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24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游、富裕、信仰、土地、泡沫-《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后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游 富裕 信仰 土地 泡沫

    從萬象省東出,就是湄公省。

    湄公省,以前叫新益、劍南省,后改名為湄公省,簡稱湄或柬,和隔壁的交趾省,以湄公河為界限。

    所以湄公省,并不是柬埔寨全國。

    原來的柬埔寨非常窮困,但被大明占領后,湄公省人口1.7億,常住人口2億整。

    在大明手里,湄公省每年為朝廷提供2億以上的賦稅,是種植、貿易、金融為一體的沿海發達省份。

    本地百姓,多是江南移民,所以在湄公省,隨處可見園林,江南人本就善于經商,開海之后,湄公省是最早富起來的邊疆省。

    朝廷想將這里打造成第二個江南,目前看發展態勢極好。

    所以房價也是非常貴的,湄公省幾個大城市房價幾乎和京師房價持平。

    前些年旅游興起時,湄公省又吃到了一波紅利,本地的商旅,主要做海貿,他們最先把國外的文物往國內搬的,做國外古董生意,自然就學回來一些歐式建筑。

    將歐式建筑風格融入園林之中,就誕生了歐式園林,歐式別墅。

    旅游業興起后,本地旅游公司最先用外國稀奇建筑來吸引民眾的目光,旅游火了后,宰客最早、最狠的地方也是湄公省。

    甚至,到了景泰六十二年,朝廷下了最嚴厲的圣旨,禁止旅游景區宰客等不規范行為,可湄公省還是我行我素。

    湄公省的支柱產業有四個,造船、運輸、海貿、旅游。

    而隨著朝廷下了嚴旨,像隔壁的交趾、萬象、吞武都不敢宰客了,旅游收入銳減,偏偏湄公省沒有行使旨意,這兩年旅游收入獨占鰲頭,中樞也睜一眼閉一眼。

    其實,旅游城市都是低價吸引游客來,然后高價宰客。

    不然的話,旅游城市是真的賺不到錢,既然是旅游城市,任何東西成本都是非常貴的,外加人工、店鋪成本等等,都是很貴的,價格高很正常。

    還有一點,就是游客不會來第二次了,賺的不是回頭客錢,賺的是一錘子買賣,那么必然得宰啊。

    之所以不敢宰客了,收入銳減,原因就是不宰客了,明碼標價后,游客會覺得價格太高了,還是不去了,畢竟全國游客都是普通人多,都是攢錢很久才來的,肯定要挑便宜的去呀。

    而且,像萬象省、瀾滄省、吞武省、湄公省這些省份,景觀幾乎一致,大同小異,都是可以替代的,那么其他省份旅游漲價,肯定都往湄公省涌啊。

    畢竟理智的人很少的。

    但是,在景泰六十五年,朱見漭入京第一件事,就將湄公省分管旅游的官員以抗旨罪處死,連帶著處死了一百多名官員,震動天下官場。

    到了景泰六十六年,朝廷又以湄公省諸多官員陰謀叛亂為名,處死了布政使、巡按使、鎮守太監、以及衛所勛貴等等頂級官員近百人,又處置了連帶關系幾千人。

    到了十月份,朝中新派閣臣彭韶任湄公省總督,總督軍政。

    彭韶到任后,繼續處置參與官員,幾乎將整個湄公省的官員一網打盡,可以說是天下各省之中,處置最嚴厲的一個省。

    也昭示著,朱見漭對地方不服從中樞極為不滿。

    無論哪個省,不管是富省還是窮省,都不許抗拒中樞圣旨,一旦抗旨,就以叛國罪處死。

    這是彰顯皇權,也彰顯朝廷對地方的掌控。

    即便換上來的總督是騎墻派的彭韶,彭韶也對這些不遵圣旨之人絕不姑息。

    景泰六十二年,湄公省就帶了一個壞頭。

    這兩年地方就敢和圣旨討價還價,就是因為湄公省帶頭抗旨,事后湄公省沒有遭到中樞懲處,地方認為中樞對地方的管控放松,所以搪塞過去。

    朱見漭繼太子位后,向天下人展示皇權,展示中樞對地方的掌控。

    對于抗旨不遵的官員,一概滿門抄斬。

    不問緣由,一律處死。

    人頭傳閱全國,震懾天下。

    皇權旁落,絕對跟朱見淇見小利而忘大義有直接關系,為了些許小利益,就任由地方哄騙中樞,導致中樞對地方的管控放松,純屬腦殘。

    天下所有富裕省份中,湄公省是整飭最嚴重的,上到官員,下到商賈,連帶著幾萬個裙帶關系的人,流放的流放,充軍的充軍,經濟也蒙受巨大影響。

    景泰朝,還有充軍罪,但在戰爭時期,充軍意味著移民,就是移去藩國了,但在景泰六十年之后,充軍是真的充軍,而且是上戰場當炮灰的,直接編進俘虜營。

    所以充軍的都是大罪,六年來充軍的罪犯幾乎沒有活著回來的。

    流放,現在也不是好罪了,都是往勒拿省、葉尼塞省流放,全在捕魚兒海往北,那些地區全是凍土,幾乎無法生存,挖掘凍土的工人,就是流放過去的罪犯。

    朱厚煐本以為會看到一片繁榮之景象,不想湄公省一片肅殺,經濟受到重創。

    本地又比較危險。

    他只是派人出去巡視一圈,了解民情,本人則留在治所金邊,書寫游記,他用的是鋼筆。

    他毛筆字很丑,反而鋼筆字很漂亮。

    現在年輕孩子都喜歡用鋼筆,毛筆只有老年人在用了。

    鋼筆毛筆之爭,現在也沒有停歇,老年人還認為鋼筆破壞了文字的美感,還反對簡化字。

    簡化字朝廷確實在推廣,但官方還是用原本的字,因為阻力太大了,幾乎整個文人階層都反對簡化文字,一是失去象形意義,二是失去美感,三是減弱漢文化的傳承等等。

    所以,朝廷雖然是支持簡化,但在官方文字中,幾乎沒有太多簡化,這樣書寫起來確實困難。

    朝廷征集了五十多年的簡化字,民間百姓都可以投稿,只要簡化的文字,不變其形不曲解其意,還能達到了簡化的目的,就會被采用,采用后會給予稿費獎勵。

    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些年有了幾千個文字簡化成功,卻沒有正式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從景泰十二年到景泰五十五年,四十三年時間內,朝廷有創造了一萬多個文字出來。

    這些文字,有從甲骨文、金文、篆文解析出來的文字,也有憑空創造出來的,主要是老皇帝總擔心文字不夠用,一些詞匯文不達意,那就創造出新文字,新詞匯出來。

    幾乎每五年新出的字典,都會增加一些新字。

    之所以到景泰五十五年,因為造字局認為,創造出來的文字,已經足夠用了,不需要再造了。

    但新造的文字,多是生僻字,正常都不太用得上,老皇帝一意孤行。

    對于造文字,民間爆發出極強的熱情,近十年來都不造字了,還能收到信件,可見民間的造字熱情。

    話說回來。

    朱厚煐在湄公省治所金邊,記游記寫了十天,身邊的侍衛散去民間探查民情,因為全省肅殺,幾乎查不到什么東西。

    不過倒是聽人說這些年金邊的繁華,聽得他有些心動,以后還會再來。

    下一站,交趾。

    交趾省,實在太大了。

    從紅河以南,湄公河以東,包括小半個柬埔寨,大半個老撾,整個越南,全是交趾省。

    景泰六十五年時,老皇帝想加五十七顆星在國旗上的時候,就有人提出,拆分交趾為兩個省,交趾太大了,五十七顆星變成五十八顆星。

    古交趾,最遠到順化。

    順化以南,在東漢時期是象林邑,就是馬援鑄柱之處,三國時期脫離漢朝變成了林邑國,隋朝時,還短暫統治過這里,設林邑郡。

    唐高宗之前,這里還是盛唐領土,之后就再也不是了,變成了中原藩屬國,一直到景泰朝。

    朝廷想將順化以南,單獨劃分出來,變成林邑省,北面則是交趾。

    這樣很符合古交趾的劃分。

    而且,交趾太大了,又是狹長地形,就算有火車,統治成本太高了。

    整個交趾省,要設四個布政使,北面兩個南面兩個,基本是兩套班底,確實面積太大了。

    朱厚煐在驩州和交州看了一圈,認為交趾拆分成兩個省是必然的。

    交趾省,總人口達到了3.1億,在全國省份中,人口排名前列,常住人口能達到3.5億。

    人口之多,也意味著交趾之富。

    交趾省,是大明最富裕的省份,經濟總量全國第一!

    一個交趾省,等于江蘇加浙江的總經濟體量,恰恰因為交趾太大了,有橡膠、棕櫚、椰子、甘蔗、橄欖、茶葉等種植園,還有造船業、運輸業、機械制造業、重工業、紡織業等等,整個交趾省,擁有所有產業的完整產業鏈。

    這個省,比人家一個國家都大,經濟總量超過了大部分藩國。

    所以不拆分是有原因的。

    大明賦稅極重要之地,江南拆分了之后,明顯競爭力下降,貢獻的賦稅比之前要少了,所以朝廷不愿意拆分交趾。

    因為交趾不具備造反的因素,不像江南,被士紳壟斷,而當時整個北方都需要南方的糧食供應,朝廷一天都離不開漕運,江南對大明實在太重要了。

    可是。

    交趾不一樣的,交趾有一個小型軍工廠,駐兵權又拆分在不同人的手里,而且這是大明腹心之地,南北都是大明領土,一個交趾怎么跳出大明的手掌心?

    糧食問題外,大明的鐵路、電力,都在內地,交趾拿個屁造反啊。

    所以,不拆分是有道理的。

    可中樞已經擬定了,拆分政策,交趾省拆分成交趾省和林邑省,林邑省簡稱占或林。

    省治肯定是現在的西貢,就是胡志明市。

    西貢處于湄公河三角洲上,沿海卻不靠海,類似于廣州、曼谷,這里一直是交趾省第三大城市。

    交趾第一大城市是驩州(順化),第二大城市交州(河內),第三大城市就是西貢了。

    西貢這個名字,是鄭和下西洋時,路過這座城市,取西方來貢之意,起的西貢這個名字。

    這座城市,也是景泰朝建起來的。

    說實話,占城國的首都,大明沒看上,所以自己掏錢,在西貢建設新城,一點點發展起來的。

    占城首都僧伽補羅宗教氣息太重了,不適合建都。

    建都在這里,早晚會被同化。

    所以,僧伽補羅簡化成了僧羅,只是一座小城市而已,朝廷并不肯投資在這座城市,這幾年逐漸退化成了旅游城市,也就僅此而已。

    至于將林邑簡稱是占,老皇帝都不太放心。

    占城國國民并入大明的比較多,看似清理得很徹底,其實未必,這里距離大明的京師太遠了,朝廷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什么都能管到,自然要多重因素考慮建城。

    朝臣也擔心,占城國國民以遺民自居,陰謀造反。

    問題是,這些遺民都融化進入大明,挑不出來了。

    那就簡稱用林或象,可萬象省已經用了象,那就用林。

    大明就要出現第五十八個省了。

    而且,交趾省的經濟重心,主要在西貢,人口方面也是林邑省人口更多,交趾省人口偏少。

    對于拆分,林邑省的百姓是支持的,他們總認為北面吸他們的血,交趾省的賦稅基本都是南方貢獻的,憑什么要養著北面的廢物。

    民間割離,也是拆分的原因。

    交趾省南北百姓互相不滿,北方百姓認為朝廷將投資重心投給了南方,才造就了南方輝煌,如果投給北方,北方也不差,是朝廷偏心,再說了,南方人忸怩不夠大氣,不如北方豪爽。

    反正問題多多。

    拆分成兩個省是必然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海城市| 商洛市| 紫阳县| 睢宁县| 高密市| 吴江市| 江陵县| 微山县| 通州市| 平原县| 新乡县| 琼结县| 二连浩特市| 柳河县| 临潭县| 土默特右旗| 武川县| 嘉黎县| 楚雄市| 望奎县| 伊川县| 金溪县| 尚义县| 安西县| 武汉市| 进贤县| 宁城县| 丰都县| 调兵山市| 商都县| 常宁市| 溆浦县| 沛县| 渝中区| 沈丘县| 天水市| 革吉县| 南宁市| 崇礼县|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