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19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亂象、肅清-《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后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

    新四川,老四川版圖中的松潘衛、成都府、龍安府、潼川府、邛州、眉州、雅州、天全六番、黎州、四川行都司、東川府、烏蒙府、馬湖府、家定州,基礎上,又擴大青海省扎倫湖以南的地區,玉樹府、朵甘府,將整個橫斷山脈,擴入四川。

    四川成為大明另一個版圖幾乎完全覆蓋在山脈上的省份。

    朱厚煐一路顛簸,登上了橫斷山脈,又從橫斷山脈下來,進入四川最富饒的成都府。

    新四川,人口1.2億,而主要人口卻聚居在成都府。

    根據統計,小小的成都平原,聚集著9000萬人口,省治成都達到了驚人的3600萬,僅次于重慶。

    但是,成都周圍的城市群,比如漢州、德陽、簡州、資陽、邛州、眉州等,所有城市,人口都在一千萬左右。

    狹小的成都平原,成為四川人口最密集地區。

    朱厚煐乘坐火車,穿過橫斷山脈,看到的是人煙稀少,多是以農耕、旅游為主的生態,甚至走個幾十里都看不到一個人。

    可進入成都平原,看到的全是人,人滿為患。

    新四川經濟很平庸,可如果計算大明百強城市榜單,成都穩居前二十,甚至有望坐十五望前十,真要比較的話,重慶未必是他的對手。

    整個新四川,經濟近乎自成體系。

    大明全產業鏈,大明都有。

    而且,作為進入烏斯贜的要道,成都還要負擔協防烏斯贜,供應烏斯贜物資的重擔。

    除此之外,南面的云南和大理省,也需要成都在一定程度上供血。

    負擔三省經濟的核心之地。

    中樞再怎么重視成都都不過分。

    大明實行十京制時,一度想將成都升級為京師,可見朝廷的重視程度。

    可有朝臣認為,如果成都升級為京師,四川哪里還適合建設一座省治了?所以,成都升級為都城的意見被放棄。

    入臓要道,一共有兩條,一條是走甘肅-西寧入臓,是傳統的入臓線,另一條則是從成都迎難而上,橫穿橫斷山脈,修建一條難度系數極高近乎無法完成的天路。

    大明天路其實有兩條,青藏線,其實和永樂朝修建的驛站,是一條路,也是最常見的登天之路,歷朝歷代都用這條路。

    景泰三十九年時,大明又修了一條,就是從成都入臓的公路,當時被譽為不可能修成的工程。

    結果,在朝野上下共同努力下,耗時十七年竣工。

    第三條路,是從大理省入臓,連接昆明-大理,連接整個百越。

    這條路是景泰四十四年時開修的,主要是中華江配套工程,至今還未竣工。

    待修通三條路后,入臓就擁有三條路:烏斯贜,直通青海-甘肅-陜西入京;直通成都-重慶-武漢進入大明腹心之地;直通大理-昆明入百越之地,可謂是四通八達。

    而入臓鐵路,也是兩條線路:一條是走老路,永樂朝修驛站的那一條路;另一條則是走成都入臓,但這條路,目前還在理論階段,施工難度大,要等烏斯贜氣溫提升后,電氣革命成熟后,直接修建內燃機新鐵路。

    景泰六十六年,大明第一家內燃機火車廠,在成都掛牌制造,意味著兩年之后,成都將誕生西南第一輛內燃機火車。

    作為西南的腹心之地,成都再怎么繁華都很正常。

    而成都,恰恰是烏斯贜人最聚積的地區,臓人喜歡在成都居住。

    截止到景泰六十六年,烏斯贜總人口才400萬,還留在山里不足200萬人,年輕人都已經走下大山,融入俗世了。

    大明和平拿下烏斯贜時,烏斯贜人口才120萬人。

    人口暴增的原因,主要是離開了雪山,走下山進入城市里生活,和漢人聚居,擁有了充足食物,人口自然就增多了。

    可那些走出雪山二十年的人,基本都忘記了自己和漢人的區別,像在漢區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人,已經徹底是漢人了。

    懷柔烏斯贜四十余年,四百萬人口完全聽不懂漢話的,已經沒有了,而還不會說漢話的,都是老頭老太太,也就幾十萬人,年輕人、孩子都在說漢話行漢文了。

    哪怕在雪山之上,也可以用漢語正常交流了,偶有不會說的老頭,但都聽得懂。

    大明可沒有其他語言的考試,只有漢語一門。

    但要修一門外語。

    主要是天下所有文字匯編成的一本書,比如二十六個字母,一些英法德語單詞,一些蒙語、臓語等等有趣的詞匯和句子。

    大明高考,是十一門課,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經義、物理、化學、生物、外語,外加一門口才,高考也分筆試和面試兩次考試。

    高考不分文理,都要學。

    口才沒有卷面分,主要應對面試,面試是高考結束后,暑假期也不能放飛自我,要練習面試,大學有入學考試,就是面試,考生面試成績過關后,才能進入大學。

    大明對大學是嚴進嚴出,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柴,上大學不是為了延緩就業,而是為了學習知識,上學不是為了應試,而是為了鍛煉能力,所以每年都會有大批留級生,會頒發大批肄業證。

    十門功課,滿分是800分,語文、數學各150分,政史地經合一張卷,共250分,物化生外合一張卷,共250分。

    老皇帝非常重視大明文字的發展。

    從景泰十年開始,便不停翻譯外來書籍,填充漢語,豐富漢語言,并每五年增修一次詞典,十年一次大修,每次都會增加厚厚一大本的新文字。

    到了景泰六十六年時,景泰大辭海,那種最大部頭的辭海,已經有一百多本了,普通人根本就不會買這種工具書。

    朝廷在消滅其他文化的同時,不斷從其他文化中濡養漢字,增強漢字生命力,持續推廣漢字。

    一些英語、法語、德語連他們本國人都不太學了,但大明學子卻都會一點。

    而這幾年,大明還在推廣普通話。

    這個普通話,也是經過幾十年激烈討論的,直到景泰五十八年才徹底定下來,景泰六十二年才開始全國推廣。

    到底什么才是普通話,這個范圍實在太大了,唐宋元明,口音完全不一樣,大明定國之初是吳儂軟語,定為官話國語。

    可是,隨著太宗遷都北京,從天下遷來大批富戶,大肆融合后,導致大明的南京官話走歪了。

    就連朱祁鈺說話,都區別于南京人的口音,或者說完全不一樣。

    別說他了,太宗皇帝的口音,都趨向于北方口音。

    但他說的話,跟現在的普通話并不一樣,東北方言也不是后世那樣的。

    隨著景泰十二年開海,大明越來越包容并蓄,整個京畿容納兩億人口,來自天南海北的哪的都有,口音就更雜了。

    就連皇帝四十一個兒子,說話的口音都不一樣!

    跟哪個師父時間長了,就學會了他們的口音。

    如果采用京片子,還是聽不懂,因為這個時代的北京話,還處于發展階段,并未徹底定型。

    比較成熟的是南京話、粵語、閩南話、河南話、陜西話、四川話。

    經過漫長時間的討論,朝野上下,參與討論的有幾個億人,熱烈討論該定哪種語言為大明國語,民間吵了幾十年。

    因為沒有統一的方言,實在不行了,天南海北說話都不通,怎么做生意?怎么交融并匯?

    初期討論都是以雅言為主,可雅言晦澀難懂,并不適合做官話,必須確定一種大家都能聽懂,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最終在景泰五十八年,確定新國標,基本符合后世的普通話。

    但是,普通話的發音方式,會讓一些文字失去了本意,因為文字是先說出來,后寫出來的,華夏文字又是象形文字,是脫胎于形的,改變了發音方式,就會讓一些文字失去本來的含義。

    尤其在加以簡化文字的話,文字就會失去原本的韻味。

    關于這種說法,討論了三年多。

    最終中樞力排眾議,決定推動新國標。

    其實,后世普通話,也是經過討論出來的,以北京方言為主,兼顧南北,清末時候產生的普通話雛形,一點點討論定下來的。

    普通話現在雖然推廣,卻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讓孩子們都說普通話。

    現在肯定不能,別說老皇帝,就是太子、太孫都不會說呢,大家說話都帶著各自的口音。

    朱祁鈺的口音,雅言中夾雜了一些京味兒,又增加了些普通話,又跟滿朝文武學了一堆方言,他說話旁邊得帶個翻譯,不然大家都聽不太懂。

    朱見漭的話里,還夾雜了蒙古語、莫斯科語,夾雜了很多口音,連老皇帝聽著都別扭。

    最好玩的是蒙古語,作為好幾百年來世界最大的語種,在短短四十年時間內,消失殆盡,到現在想找一個蒙古語專家都找不到了,雖然有一些文學著作流傳于世,卻沒人會說了。

    蒙古人拋棄他們的文化是最利落的,但他們說話帶著一股蒙古味兒,一聽就是蒙古人。

    他們的第二代,蒙古味就沒了,但是,蒙古味卻融入本地方言里,方言里誕生了新方言。

    好在,方言彼此聽不太懂,但卻都寫一樣的文字,認識一樣的文字。

    從成都環城列車下車。

    朱厚煐坐在專列上,撩開窗簾,看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

    大家穿著各異,西裝、中山裝、長袍、短褂、馬面裙、休閑裝穿什么的都有,有的戴禮帽、四方平定巾,戴瓜皮帽、遮陽帽、古笠,有的留長發,梳成老樣子,有的則披頭散發梳成西方人的樣子,有的還留臟辮,但很多人剃短了頭發,穿新潮衣服。

    下火車的也不少女子,穿著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有的穿西服西褲配高領毛衣,有的則穿厚旗袍白絲襪,有的則穿傳統的襦裙,還有前衛的大高跟小短裙,再配烈焰紅唇,看得都讓人不好意思,但所有人的眼珠子都挪不開了。

    高跟配襦裙,在商國就是前衛穿著了,打破了傳統和現代的界限,最多再搭配一條絲襪,已經讓商國男人瘋狂了。

    可在大明,瘋狂之上還沒到極限。

    朱厚煐壓制欲望,出門在外,男孩子也要保護好自己。

    “真是繁花似錦啊。”

    朱厚煐認為,單純看成都府的話,成都要比重慶更發達,只是四川吃了占據太多荒涼土地的虧。

    可等到北方被加高后,南方氣候變暖,橫斷山脈也有可能變成寶地。

    還有就是科技發展,天塹變通途。

    橫斷山脈這個名字,是清末才出現的,現在是老皇帝隨口叫出來的,啥意思他也不知道。

    是一個叫黃懋材的貢生,因為看見瀾滄江、怒江間的山脈并行迤南,橫阻斷路,所以形象地叫橫斷山脈。

    朱厚煐離開繁華的成都,火車南下去大理省。

    因為云南省太大了,云南并入老撾和安南北部之后,領土面積實在太大了,隨著麓川滅國,中樞將云南省拆分成,大理省和云南省兩個省份。

    大理省,包括麗江府、永寧府、北勝州、姚安府、大理府、鶴慶府、永昌府、隴川宣撫司、干崖宣撫司、南甸宣撫司、里麻司,這些原有的云南省地盤。

    又加入了麓川國,就是上緬,以大金沙江為南邊省界,西面以那加山脈為西面省界,加在一起,是大理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宕昌县| 庆元县| 宜良县| 罗田县| 永泰县| 景宁| 宜黄县| 三台县| 浦东新区| 白城市| 措勤县| 南平市| 新宾| 金乡县| 三原县| 上思县| 无极县| 平邑县| 贞丰县| 子长县| 新源县| 房产| 乌拉特中旗| 白沙| 永和县| 油尖旺区| 辽源市| 库尔勒市| 沧州市| 思南县| 百色市| 阆中市| 庆安县| 鸡西市| 额济纳旗| 兴安盟| 敦煌市| 扶沟县| 广平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