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隨著老四繼太子位,他就知道,漢王這個封號,注定屬于隨王的了,人家畢竟是親兄弟。
可他也在尋求改兩字封號。
親王都以單字封號為尊,可國號,卻以兩字為尊,大順、東越,他也想跳出古封號的圈子,尋求一個雙字國號。
這種封號,肯定是他爹親自冊封,更具法統。
景泰六十四年,他給中樞上疏,提出蒼云、鳳鳴兩個封號,請求中樞批復,結果內閣給的批復是太中二,讓他重新選。
鳳鳴國、蒼云國不好聽嗎?
沒深意啊。
還得從古國號當中選,能用的只有新了,如果不嫌棄,用仲也行,問題是新是王莽用過的,仲是袁術用過的,這兩個的國號起得跟鬧著玩一樣,大順也是這樣的。
而鄂王是想跳出華夏古文化的圈子,如大元、大明一樣起名字,大哉乾元,乾在元前……改為大乾王朝如何?
今年,鄂王又上疏中樞,請求改封號為乾王。
鄂王得不到漢王的封號,得個乾王也不錯。
朱佑柞在鄂國盤旋幾日后,便去非洲最后一國,鐘國。
鐘王朱見汭,是皇室諸子中最具才情的皇子,鐘國上下,也是文學氛圍最好的國家。
鐘國人口4900萬,獨占海上一個大島,領土面積59.6萬,島四周的一些小群島,也歸屬于鐘國。
包括科摩羅、塞舌爾、毛里求斯、孔恩勾等群島,全部屬于鐘國。
鐘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多個群島的國家。
鐘王寄情于詩畫,對軍政都沒太高要求,而且位處獨島,戰爭永遠燒不到島上來。
所以,在整個島上,朱佑柞的唯一感覺,就是舒服。
這是在其他非洲國家感受不到的。
島上工業化水平較低,商品經濟發展較慢,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房價極低的國家。
百姓工資不高,但幸福感高。
根據大明疾病預防中心統計,鐘國抑郁癥人群全世界最低,根據科學研究,人體的病癥和心情有著極大關系,心情愉快可以預防疾病。
可隨著未來信息時代的到來,鐘國人終究會走出自己的美夢,參與到全球競爭中來。
鐘王在非洲五王中,存在感巨低。
唯一進入大眾視野的,也是靠著文學作品,他完全是一個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不是一個好國君。
對國政是能放權就放權,能不管就不管,他只喜歡做一個寄情山水的文人,根本不想做一個皇帝。
近兩年,鐘王要將國內的群島,分封給諸子。
這是一個聰明人。
在這個世界上做異類的,絕對沒好下場。
鐘國獨占這么多群島,已經引起宗室的不滿了,現在有他爹鎮著,等太子登基了呢,等太孫登基了呢?血脈終究是越來越稀薄,到時候一定會引來覬覦。
還不如趁著他爹活著,把群島都分封出去,不要海上的戰略要塞,表明心志,就是說我鐘國不參與爭霸。
景泰六十四年時,中樞已經下旨批復同意分封。
鐘王共有七個兒子,一個兒子封去希臘一個島上,五個兒子封在附近的島上。
朱佑柞從鐘國坐船北上來到沙漠中的英國。
英國,是大明的英國。
英王朱見潭,是皇三十九子,母妃是維妃。
整個中東沙漠,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北面屬于衛國,南面屬于英國,巴林和卡塔爾,則送給了隋王的兩個兒子。
這兩年,英王可后悔死了,巴林和卡塔爾全是石油啊,他要求兩個諸侯國,將油氣收入分給英國一半。
作為西亞霸主,隋國可不慣著他,隋王派艦隊在英國領海里游弋,逼得英王啞巴吃黃連。
英國和衛國不一樣,英國沒有爭霸的能力,全是沙漠,一塊綠洲都沒有,石油有多是,喝水喝不到,怎么爭霸呀?
作為一個沙漠國家,英國最關心的是肚子問題。
英國人口僅僅6000萬,水資源和糧食是限制人口激增的原因,否則以英國的財富,人口完全能破十億。
英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3萬元,人均收入4.4萬元左右。
比大明人均收入高了一倍。
就靠賣油,英國邁進了發達國家的序列。
景泰六十年時,有經濟專家提出發達國家的理念,認為國家財政收入破十億,人均收入破3萬元,就是發達國家。
英國當仁不讓進入發達國家序列。
可笑的是,諸多藩國的母國,大明居然不是,大明人均收入才2.3萬元,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兒還差得遠呢,暫時是發展中國家的高級階段。
根據景泰六十二年中樞財報統計,英國為世界第一發達國家,總收入水平世界最高。
正因此,全世界奢侈品發布會,基本都在英國首發,全世界最頂級的商品,英國街上隨處可見。
這是一個擁有龐大財富的國家。
景泰六十三年,英王朱見潭決定斥巨資,建設沙漠里的超級城市迪拜。
朝廷卻認為,英國應該拿出財政收入,去擴大綠化面積,用于民生建設,解決國民飲水問題。
奈何朱見潭聽不進去,當一個人失去目標后,就會沉溺于玩樂之中,再繁榮的國家也會衰落下去。
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英國蟬聯三年世界最富裕國家,英國就在崩塌的過程中。
因為英王開始沉溺于女瑟,開始煉丹尋藥,朝野上下滋生嚴重貪腐,甚至,英王后宮嬪妃每日洗澡用水,超過200噸!
英國的水,是從衛國用火車運過來的,成本堪比黃金。
百姓雖然富裕,卻舍不得洗澡,喝水都得算著喝。
英國全是沙漠,每年降水天數不超過十天,地下水也是咸的,無法直接飲用。
大明軍隊剛來的時候,就因為無法取水,導致病死很多人,當時有士人研究出海水淡化的辦法,就是爐煉之法,可讓海水中的鹵汁下沉為鹽,而上升的清冽之水即可飲用。
就是煮,使海水蒸發,實現鹽、水分離。
英國遍地都是淡化水廠。
但這種辦法,也讓水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英國的水,要比石油還貴的,在英國水是奢侈品。
英王后宮每天浪費這么多水,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
反正朱佑柞是不想走了。
英國實在太舒服了。
朱見潭在宮中建個豹房,專門飼養猛獸,天下猛獸,齊聚紫禁城中,朱見潭還在宮中建了條商業街,讓大臣的妻妾扮演賣貨郎,集體玩樂。
有賢明的臣子不堪受辱,回家自盡。
這件事鬧到了中樞,中樞還下旨申斥朱見潭,強拆豹房,可這邊拆完,朱見潭又建了一座。
但里面怎么玩的,大明并不知道。
朱佑柞在豹房里住了七天,食髓知味,實在太舒服了。
朱見潭美人見多了,并不太在意美貌,他喜歡有身份的,像重臣、將軍的妻妾女兒兒媳,他最喜歡。
他不止自己玩,還讓侍衛跟著玩。
朱佑柞體驗七天后,真不想再走了。
同時,不寒而栗。
他皇爺爺最看重名聲,若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出了一個如高歡一樣的畜生昏君,肯定要下旨換了他的。
而他,居然同流合污了。
以前他有太子爹罩著,現在可沒有了,他爹不是太子了,他連個王號都沒有,回去如果不照實稟報,肯定要被科道言官參一本的。
可英國為何無人向中樞稟報呢?
老皇帝肯定不知道。
依著老皇帝的性格,肯定要管的。
英王把事干得這么絕,英國朝堂上為什么沒上疏給朝廷呢?
其實,君王玩臣下的女人,自古有之,像呂布、韓世忠、孟珙全有這個癖好,但這種武將多,到了明朝幾乎就沒有了,文官從兩宋后就很少了,君王就更少了。
英王卻玩起了上古遺風。
還能瞞得死死的,看來英王對朝堂的掌控力度是很大的。
帶著他玩,是同化他,省著他回國亂說,整個使團的人都跟著玩了,都下水了。
這片沙漠的原主人是阿拉伯人。
大明來之前,這里被奧斯曼帝國統治,還有一些阿拉伯人躲在沙漠上,就是英國這片土地上茍延殘喘。
英王、衛王是大明最后分封的兩個王,分封距今才十幾年。
大明剛來阿拉伯世界,是要和當地人做朋友的,立刻喊打喊殺,會將這里的人,推向奧斯曼。
直到第一次明奧戰爭,大明開始清理這個地方的人。
作為伊教的大本營,這里的人清理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殺死他們容易,改變他們的信仰太難了。
這片沙漠根深蒂固的不是文化,而是信仰,想融入這片土地,只有改變自己的信仰,擁抱伊教。
而老皇帝信仰五教,真實則是個毫無信仰的人。
所以,在大明藩國中出現一個單一信仰的藩國,尤其是被土著同化,老皇帝是不同意的。
征服這片沙漠,其實是信仰的戰爭。
從歷史上來說,阿拉伯人和漢人,從先秦時期就貿易,絲綢之路交易的終點,就是這片沙漠。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之上,卻是先往西打,征服了這片沙漠,最后蒙古才滅了南宋,建立大元,蒙古人帶來了很多色目人。
這些色目人,就以阿拉伯人為主,色目人和漢人混血,就混血成了回人,所以回人信仰伊教。
看看華夏民族經過多少周折,回人不照樣信仰伊教嘛。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想征服這片沙漠很容易,但征服這片沙漠上的人心,難之又難。
大明將碩果僅存的倭軍和索倫人派上來,征服這片沙漠,肅清沙漠上的不降服者。
阿拉伯人對明人是有好感的。
所以大明來了,他們就臣服了,導致大明一拳打在棉花上。
轉折點是第一次明奧戰爭戰敗。
阿拉伯獨立建國的野心被澆滅,開始有人叛亂大明,向奧斯曼投誠,并搗毀了多個明軍據點。
在兩次奧斯曼戰爭期間,明軍對這片沙漠進行第一次大清理。
中世紀,這片沙漠上生存著近1800萬人口。
在第一次大清理之后,人口暴跌到了700萬,有大批俘虜被賣去了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充作奴隸。
緊接著歐洲瘟疫傳來,大明對藥物進行嚴格管控,導致人口進一步暴跌,有一百多萬人被奪走生命,僅剩下五百多萬人。
衛英兩國立國后,大明詔書傳來,嚴禁阿拉伯同族通婚,強制女子嫁給明人,男子不許婚配。
當時第二次奧斯曼戰爭取得勝利,這片沙漠遍地造反,烽煙四起。
可這是沙漠啊。
被驅逐出城市后,沒有補給沒有水,能活幾天啊?
這就造成了人口銳減到了三百多萬,多是女子,基本全部被強制嫁給了明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