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09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云-《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太子第八子朱佑柞,剛到非洲時,還不知換太子的消息。

    大明在非洲封了五個近藩宗王,一個遠藩宗王,以及十幾個皇孫小藩王國。

    朱佑柞到達非洲的第一國,是崇國。

    崇國是朱祁鎮的兒子,占據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是原來的楚國地盤,這幾年又增加了厄立特里亞和北蘇丹。

    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在埃塞俄比亞。

    崇國朱見澤的諸侯廟,供奉的則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朱祁鎮五代。

    這是所有諸侯中,唯一一個供奉朱祁鎮的諸侯廟。

    崇國占據亞丁灣,北面和楚國隔著沙漠,和英國隔海相望,南面則和隨國接壤。

    崇國人口6000萬,主要靠貿易為生。

    地處運河要害地段,溝通歐亞非海上交通要道,崇國躺著就能賺錢。

    崇國是楚國的保護國,楚國擁有崇國的保護權和駐兵權,所以崇國只負責做貿易,賺錢供養宗主國即可。

    這是朱見深在世時,打下來的牢固基礎。

    當年老皇帝想讓朱見深繼藩在非洲,控制整個非洲,結果朱見深跑歐洲去了。

    非洲五王,也逐漸成了楚國的黨羽。

    崇王不算近支藩王,所以不在非洲五王之列。

    朱見澤有三個兒子,景泰五十五年時,他跟楚國討要兩塊沙漠地區,劃出兩個藩國,封給兩個兒子。

    楚國不太看得上撒哈拉沙漠,尤其進入歐洲之后,對非洲勢力都不太看得上。

    這幾年,楚國明顯更注重擴張巴爾干半島地區的領土,想做歐洲強國,對于成為非洲強國,沒什么興趣。

    所以在景泰五十八年時,同意劃出兩個沙漠國,給崇王兩個兒子做封國繼藩。

    未來還會在北非劃出來更多,封給朱佑樘這一脈的宗王。

    朱佑柞第一站,就面見崇王。

    崇王已經年過六十歲了,在南宮那些年,對老皇帝充滿恐懼,自然把朱佑柞供起來了。

    朱佑柞為人比較正派,做事一板一眼。

    崇王為了巴結他,想將吉布提劃出來送給朱佑柞做見面禮,送給他做封國。

    朱佑柞堅辭不受,說真的有點看不上。

    吉布提是天然深水港,又是紅海地區重要港口,按理說該成為類似于青島、香港、富國島這樣的大海港。

    在崇國卻沒有。

    紅海上最大的貿易港,還是楚國的開羅呢。

    對面的英國,更差,明明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的石油,卻舍不得掏錢建一座世界型港口。

    好笑的是,英國的港口,全由老皇帝投資,所以世界傳言,老皇帝掌握世界上70%的石油,掌握世界40%的水港。

    景泰四十年時,老皇帝想在紅海地區建一座世界型港口。

    參與投標的有楚國、衛國、英國和崇國,四個紅海國家,都想將港口建在自己國家里。

    可經過一輪輪篩選,老皇帝最終決定在英國吉達港投資,總投資30億元,建設世界型大貿易港。

    而這筆錢,老皇帝不打算自己出,想讓四國聯合投資。

    結果崇王第一個跑路,讓他掏錢,門都沒有。

    英王朱見潭也不肯掏錢。

    衛國不愿意成全鄰居,自然也不肯投資。

    最后是大明和大楚聯合投資,宮中出資22億,大明國企出資4億,大楚國企出資2億,大楚宮廷出資2億,才建起來紅海第一大港。

    可是,這座港口卻因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遲遲沒有投入使用。

    現在最大的貿易港,還是開羅港。

    楚國對非洲領土,一般地區都不太在意,但開羅運河,他打死不會放手的,除非大楚滅亡,否則運河就不會易手。

    僅僅開羅運河,就支撐大楚35%的財政收入,大楚想變更成大元,底氣就在這里。

    除了開羅運河外,大楚還控制著直布羅陀海峽,可以說地中海是大楚說了算的。

    景泰五十九年時,大楚向世界募資擴建開羅港,老皇帝又投資了十個億,據說開羅運河老皇帝占股超過10%。

    到了景泰六十年,崇王后悔了,想參與進港口投資,可現在港口建設不缺錢了,民間愿意投資的人大把的人。

    崇王沒那個投資眼光。

    所以崇國還算富裕,崇王卻很窮,就靠賦稅勉強活著,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作為一個港口型國家,如果賦稅政策不跟著大明走,很容易投資商跑光的,反正紅海港口這么多,不一定非得在你崇國吧?

    崇國不能多收稅,國家財政收入是不允許皇室隨便揮霍的,皇室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是諸國皇室中最窮的一個。

    崇王還跟大明銀行借貸呢嗎,皇家資產都快抵押得差不多了。

    作為朱佑樘的親叔叔,其實他也很尷尬的。

    作為唯一一個,非近藩,卻擁有大陸上藩國的宗王,以前朱見深在世時,會照顧這個同母親弟弟,可朱佑樘跟他不親,甚至和他很陌生,關鍵這小子還壞呢,幾乎把崇國當成他的保護國,隨便剝削。

    崇國控制亞丁灣,過路費是主要財政來源,結果卻要給楚國上供,這個錢是不確定的。

    崇王有苦難說,鑄幣權在大明,軍事權在楚國。

    但崇國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異族最少,是非洲藩國中清理得最徹底的國家,沒有之一。

    整個崇國六千萬人口中,幾乎看不到一個黑人。

    因為大明最先占領就是這里,經過幾十年蕩清,幾乎沒剩多少黑人了。

    從崇國出來,朱佑柞穿過撒哈拉沙漠,沿途先訪問北非的十幾個小諸侯國,最后繞過沙漠,進入淮國。

    大明沿著沙漠,修建了一條環繞沙漠的一條鐵路,撒哈拉鐵路,貫穿諸多藩國。

    淮王朱見溚就是那個又菜又愛玩的家伙,差點把國家給玩崩盤了。

    現在英國還有被淮軍屠殺的痕跡呢。

    即便過去十幾年了,屠殺痕跡還在,足見當時多狠。

    維京人是為了搶錢,淮王單純覺得好玩。

    據說,英國沒有一個純種白人了,都和黃人混血過的,誰讓英國本土被掃蕩好幾次呢。

    最慘的是荷蘭,荷蘭上下都找不到一個荷蘭人,都是混血。

    甚至,荷蘭有大明雞窩的稱號。

    在大明做風月生意的,都是荷蘭女人。

    在楚國做雇傭兵最多的也是荷蘭人,但荷蘭雇傭兵,基本都是炮灰,還不如野人部落的炮灰好用呢。

    大明統治世界這么多年,白人都在主動找黃種人混血,變成黃種人。

    像楚國,在景泰五十年之前,國內尚有幾百萬白人,可在十年之后,楚國找不到一個純種白人了,都已經和黃種人完成混血了。

    甚至有的純種白人,都得往臉上撲粉,弄得發黃,才敢出來見人,否則容易被欺負死。

    崇國也是。

    奧斯曼戰爭中,他們購買了大批奧斯曼女人。

    這些年,大明在國際戰爭中越來越厲害,整個歐洲大陸上的白人,都在主動漢化黃化,盡可能的膚色同化。

    大明每年都有統計,整個世界,每年會誕生一億的混血人。

    預計五十年后,世界上將沒有一個純白人、純黑人、純黃人,世界將分不清人種區別,而統一變成了明人。

    淮國因為氣溫較高,膚色是比較深的,偏黑黃。

    淮王人就比較黑,當然了,肯定比黑人白,但在皇族中,他是膚色較黑的,所以他不太看重膚色。

    淮國總人口1.9億,其中異族有三千萬人,是非洲諸國中異族人口最多的國家。

    因為淮王不注重膚色,就導致非洲的黑人,避難的歐洲白人,都往淮國跑,淮國每年接納一千萬以上,非漢人移民。

    這顆西非明珠,正在被染上五顏六色。

    尤其這幾年,英國不斷向大明上疏,說英國出現很多漢人血統的孩子,要求大明負責。

    英國本意是要錢。

    淮王狠啊,大手一揮,說他愿意養著,大規模接受英國移民。

    這下捅馬蜂窩了。

    英國人玩命似的往淮國跑,景泰六十三年一年時間,英國移民到淮國人口,高達270萬人。

    第二年就更多了,超過了三百萬。

    英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迫于無奈之下,開始限制移民。

    但仔細想想,這年代能逃離國家的人,肯定是有錢人啊。

    當有錢人外逃,就會造成一個國家的經濟倒退。

    英國不止是倒退,而是崩盤。

    最開始是,技術型移民,當時楚國剛到非洲繼藩,還沒殺到歐洲來,那時候大明在歐洲招攬大批大批技術移民。

    從楚國踏上意大利之后,技術移民速度加快。

    爾后,大明開始在亞歐非建立藩國,又開始招攬各國富戶,導致歐洲第一次資本外逃。

    第一次明奧戰爭之前,大明和歐洲關系還算融洽,這期間,又有各種各樣的移民政策,很多歐洲人,移民去了大明,隨著大明開拓全世界的腳步,他們跟著去了全世界。

    歐聯體組建,才停止移民潮。

    戰爭隨之而來,造成了難民潮,很多難民涌向大明各大藩國里,基本成為奴隸。

    明奧戰爭,從奧匈帝國,擴大到了整個歐洲。

    大明又擅長燒殺搶掠。

    像荷蘭、英國,就被大明給殺怕了。

    經過一輪又一輪移民,本該出現在歐洲的工業革命,徹底被打斷了進程,工業革命永遠也不可能在歐洲這里發生了。

    因為擅長機械的人才,都移民進了大明。

    歷史斷層,文化斷層,被大明殺得什么都斷層。

    大明諸多藩國,又開始圍剿歐聯體,讓歐聯體明明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卻不敢發展,明知道鐵路好,卻不敢建啊。

    因為建了也是給大明建的,不但不建,還在毀掉所有道路,打算將自己的國家徹底搞爛。

    因此,又爆發了移民潮。

    景泰六十三年,英國建立了倫敦大屠殺紀念館。

    在國際社會上譴責明軍的兇殘。

    根據英國統計,倫敦城市人口120萬,被屠殺后,只剩下17萬人,整個倫敦,一片火海。

    英國的幾個特大城市,如曼徹斯特、愛丁堡、格拉斯哥、因弗尼斯,都遭到了大屠殺。

    景泰五十五年,英國預計人口2000萬人。

    到了景泰六十五年,英國人口只有610萬人。

    不敢說,殺死了1400萬人,但確實有1400萬人的減員,很有可能是移民了,或者成為俘虜,或者是偷渡跑了,還有歐洲瘟疫呢,死這么多人很正常的。

    倫敦大屠殺紀念館里,明確紀錄死傷人數高達103萬人。

    罪魁禍首就是淮王。

    淮王三次登陸英國本土,對英國進行過三次大屠殺。

    根據統計,淮國三征英國,總出兵人數79萬,戰死超過40萬人,縱然淮國一蹶不振,但淮國共屠殺人口在437萬左右,俘虜婦女170萬人。

    現在,淮國里的英國人,居然是全球最多的。

    根據戶部統計,英國人入淮國國籍的,一共270萬人,如何移民的,查無可查。

    現在的英國,準確地講,任何人都有漢人血統。

    是任何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宝山区| 交城县| 武乡县| 绵竹市| 唐河县| 瑞安市| 河南省| 怀安县| 龙泉市| 和田县| 长治县| 洛宁县| 工布江达县| 浦北县| 海原县| 松桃| 绥芬河市| 阳东县| 巴东县| 隆昌县| 镇坪县| 镇赉县| 平谷区| 通河县| 海林市| 泗阳县| 桐城市| 六安市| 隆尧县| 秦安县| 玉林市| 东乡县| 大冶市| 雅江县| 万安县| 清徐县| 大厂| 凤凰县| 繁昌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