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見淇第七子朱佑柛并不知道,他此刻正在馬六甲對面,蘇門答臘島上。
老皇帝將蘇門答臘島分封給了虞王朱見濼。
將整個蘇門答臘島,以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十度海峽內的島嶼,全部封給了虞國。
虞國就是大明百越之地的外層島鏈。
卻控制在虞國手里。
老皇帝在東海,設置了兩層島鏈,但在西海上島鏈,卻掌握在虞國,近兩年老皇帝想在緬甸海(西海)上找一個島礁,建立一層內島鏈,拱衛大明。
畢竟天然島鏈封給了虞國,只能在海上的島礁想辦法。
國內卻忽然發生劇變。
朱見濼還不知道,直到大明船支穿過馬六甲時,消息才傳到虞國,朱見濼知道后,一顆心沉入谷底。
他是罕見的太子黨。
當初他分封在這里,是朱見淇用了力的。
如今朱見淇忤逆老皇帝,被廢太子之位,作為太子黨的他,會是什么下場?
他不怕他爹清算他。
他擔心老四清算他。
這幾年,他一直關注各大藩王的動靜,同屬于年長藩王,他朱見濼算是沒出息的一撥。
虞王,可不是一般國號。
夏朝之前的朝代,就是虞朝,這是一個大國號。
朱見濼又頗得他爹和太子的歡心,所以放在這里,拱衛大明西海,其實他爹對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可他繼藩后就擺爛了。
虞國人口1.1億,人口不多。
但地處馬六甲海峽之上,前兩年,老皇帝想再開辟出一條海峽來,緩解馬六甲的壓力。
卻遭到虞國的堅決反對,因為馬六甲給虞國提供60%的財政收入。
虞國靠馬六甲海峽,就賺得盆滿缽滿。
而太子秉政之后,他開始在巨港,建立金融中心,巨港這個名字,起源于鄭和。
其實南洋很多城市名字,和漢人息息相關,比如三寶顏、呂宋、碧瑤。
可以說,整個南洋,都是漢人開墾出來的,最后做主的人卻不是漢人,何其可悲。
虞王剛繼藩的時候,整個蘇門答臘島有幾十個國家,被大明消滅后,陸續吞并。
土人或變成奴隸,或被殺掉,幾乎百不存一。
經過三十多年的治理,已經看不到土人的蹤跡,1.1億人口中,全是漢人,要么被同化了,要么消失了。
收到換太子的消息,虞王先給中樞上疏,站在他爹角度叱責朱見淇不孝云云,然后又派人給商王送好東西,巴結商王。
其實,最懵逼的是朱佑柛。
出來的時候還好好的呢,他爺爺怎么忽然換太子了呢,問題是我怎么辦啊?我算什么啊?
廢太子的兒子?還是皇孫啊?
雖然太子之位跟他沒關系,但他也想得一個封國啊。
他爹朱見淇登基,他有幾分希望,可換做他四叔登基,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不對!
朱佑柛立刻想到,他爺爺對朱見淇是有感情的,肯定會安置他們的。
如果朱見漭繼太子位。
那么商國,商國肯定要讓出來的,商國疆域遼闊,堪稱藩國第一大國,爺爺會不會讓父親去當商國皇帝?
而商王又裂土封王,封了趙王、齊王和魯王,他們三個變成了皇帝之子,是不是該把封國送給同宗兄弟呢?
這么一想,自己的封國不就來了嘛。
選哪塊好呢?
虞王臨時巴結商王的同時,也在想,自己能不能去繼承商國皇帝位?或者再進一步,入京繼承太子位!
老二老三是孿生子,沒機會了。
如果老四死了,老五也死了,順位是不是到我頭上了?
朱見濼排老六,他冒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和他一樣想法的,還有吳王朱見滬。
吳王是大洋洲最后一個知道換太子的,他立刻燃起希望,如果老四死了,他就是順位繼承人了!
可是,當天晚上,吳王遭到刺殺,身受重傷。
吳王朱見滬喉嚨中了一箭,若非他及時避開,箭矢偏過喉管,他就被一劍封喉了。
好在這時代醫術高超,命保住了,但嗓子廢了。
幸好這箭矢無毒,有毒的話神仙難救。
朱見滬重傷的消息,引起國際輿論嘩然。
“是老六!”朱見滬聲音像個破鑼,哈拉哈拉的,嘴里不是含了一口痰,而是含了口血,一說話就出血。
“請王上少說話!”
“孤這心啊,如烈火焚燒一般,少說一句話,孤就難受一萬分。”
朱見滬面容猙獰:“是老六干的,他想繼太子位,所以要除掉孤。”
“王上,也可能非虞王所為。”
重臣道:“陛下為換太子,允許商王率五萬精兵回國,并派幾十萬海軍護送,就怕有人暗中下毒手。”
“何況,虞王志大才疏,他既然要刺殺,也該先刺殺商王,再刺殺您呀,怎么會先刺殺您?”
“而大洋洲爭霸之心已起,老臣懷疑是大洋洲諸王做的,禍水東引而已。”
朱見滬咳了口血出來:“老二?老三?不可能,他們是孿生子,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除了老四就是我了!”
“老七是個病秧子,估計都活不過我爹。”
“再說了,皇位傳給老七,還不如讓老大干呢。”
他還不知道,鄫王已經死了。
重臣卻道:“若越過鄫王呢?”
“你是說老八?”
朱見滬面露兇光:“是宋王那個陰鷙小人,他為了登上帝位,先殺我?”
“也許不是為了登上帝位,而是想圖謀吳國。”重臣認為,宋王野心很大,可他不可能殺了上面一群哥哥,登上皇位。
最關鍵的是,宋王是老四的人,他是最支持老四登基的。
就是說,他是收老四的意思,除掉年長藩王?為自己繼位,掃清一切障礙?謹防再次被改立太子?
朱見滬忽然想到了此節:“你說,能不能是老四,借機除掉兄弟們,穩固他的太子之位?”
“怎么會?”重臣覺得沒理由呀。
老皇帝點商王做太子的,商王怎么會擔心弟弟們?再說了,論能力,能和老四媲美的是老二十。
如果老四把老五、老六、老七到老十九都給殺了,那不是便宜老二十了嗎?
“老四是想讓大洋洲亂起來,給他足夠的時間整頓國內,好陰毒的手段啊!”朱見滬現在誰都懷疑。
因為吳王遇刺,這個旅游型國家頓時關閉了自由大門,搜查刺客,保衛吳王。
吳國風聲鶴唳。
國際輿論卻指向了虞王和宋王。
虞王和宋王卻三緘其口,這下就引起天下人想入非非了。
難道虞王和宋王,都派出了刺客?
結果,沒過兩天,虞王和宋王相繼遇刺,甚至想爭都爭不了的鄭王也遇刺了。
年長皇子接連遇刺,卻洗脫了所有人的嫌疑。
只有吳王最悲催,差點被射死。
其他人只是受了輕傷。
但藩國國王遇刺,還是歷史第一次,前所未有。
到底是誰干的?
當年長諸王接連遭到刺殺后,最大的懷疑對象,竟然轉向了老四。
除了老四外,其他年長諸王都遭到了刺殺,當然了,老二老三獨善其身,沒人理他倆。
在船上漂泊的朱見漭,每天三次報信船,傳到大明去,報信船也會傳上來最新消息。
所以朱見漭也知道弟弟們遭到刺殺。
這不是他安排的呀?
是誰干的?
如果僅有吳王刺殺,擺明了是老六干的,可年長諸王全都遭到了刺殺,屎盆子扣在他頭上了。
是誰在攪混水?
朱見漭當了三十年的皇帝,這是個確確實實的馬上皇帝,一生征戰沙場,殺死的人不知道多少,自然養成了多疑霸道的性格。
縱向分析他的弟弟們。
老五是有點小聰明,卻當不了大國皇帝,老六封在蘇門答臘島,就足以說明,他不是個成事的料子。
老七就別說了,那就是個宅男;老八呢,朱見漪有點壞心思,但都寫在臉上,屬于想很壞卻壞不出來的那種,也是個廢柴;老九朱見渚則與世無爭,他倒是想爭,他在新西蘭那鬼地方,根本沒法參與爭霸。
老十和老十一就別提了,這兩個貨,狗咬狗是一把好手,辦正事屁都不是。
那能是誰呢?
難道是一直忽略的老二、老三?
一對孿生子,制造朝局緊張,他們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朱見漭卻知道一種人,見不得別人好,看到你有好東西,他會難受得睡不著覺。
可記憶里的老二老三,不是這個性格的。
人會變的。
朱見淇都瘋了,何況其他人呢?
朱見漭是越過他們倆繼位的,說心里一點恨意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可會是他們嗎?”
朱見漭的艦隊已經越過印度,馬上就要進入大明國界線了。
預想中的刺殺沒來。
反而年長諸王遭到了刺殺。
他老爹一定看到了奏疏,這就給他回國繼位增加了第一道難度。
“孤似乎一直忽略了一個人!老大,會是你嗎?”
朱見漭的艦隊,在鄫國停靠補給半日,鄫王因遭到了刺殺,倒是派人來問候商王了,除此之外沒別的表示。
很顯然,鄫王這個宅男不會撒謊,他是懷疑老四派人刺殺的他,所以不愿意兄弟相見。
朱見漭表示很無語:“我在東歐開疆拓土幾萬里,會搞這種沒見識的陰謀把戲?老七怎么越活越回去了?我等在這里,就是想見見你啊。”
其實,他并不知道,鄫王已經死了,第二代鄫王繼位后,因為瞞著老皇帝,遲遲沒有報喪,所以各國都以為鄫王還活著呢。
直到朱見漭的船到了馬六甲,才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第二代鄫王朱佑梈寫的密信。
“原來我誤會老七了,他、他竟然走在我前面?唉!”朱見漭沒想到,老七竟在去年就死了,因顧忌老皇帝身體,所以遲遲沒有報喪。
“當時我就該去鄫國去祭拜他一番的!”
朱見漭有些后悔。
但兄弟感情,也就是一句后悔罷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鄫王也遇刺了,被刺殺的是朱佑梈?
說明幕后殺手也不知道鄫王崩逝的消息。
那豈不恰恰說明是朱見淇嘛!
朱見淇這是給他繼位增加難度,挑撥大明和藩國之間的關系呢,這也太明顯了吧?
“老大在各國埋下釘子了?孤身邊有沒有?”朱見漭意識到這不太可能啊。
他繼藩時,他爹確實讓他沒少帶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