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人才易得,千里馬不常有,若沒有上下通暢的上升通道,再多知識分子,也是徒勞。
可是,看看大明的疆域,本土若沒有機會,這些人才可去藩國施展才華。
和當地縣官聊天得知,整片大陸叫大周,有三個藩屬國,外有兩個島藩,共有五王,五王共治。
疆域遼闊,900萬平方公里。
現在他腳下這片疆土,就是大周,是這片大陸的霸主。
哥倫布進行繞澳大利亞一周環行,訪問了新西蘭的鄭王和新幾內亞的宋王。
獲得充足補給后,進行新一輪航行。
在斐濟、湯加、薩摩亞發現了很多小島,島民還是明人,哥倫布拜見了國王,斥重金從國王手上買到通往美洲的海圖。
結果走著走著,偏離了航向,運氣不好,趕上海暴,損失一半船支,最后漂到一個孤島上。
本以為是個荒島,結果發現,又是明人。
哥倫布都想罵娘,薩摩亞的國王給他個假海圖,騙他!
沒錯,哥倫布花1000兩黃金買的,肯定是假海圖,他想去南美,但明朝藩王給他的是北美的路,完美避開了沿途經過的島嶼,直接在太平洋中間打轉。
也就運氣好,命不該絕,漂上了夏威夷,不然這位名聲赫赫的航海家,就死在太平洋里了。
太平洋現在叫大明洋,大西洋叫大秦洋。
封在夏威夷上的是荊王,但他現在不是荊王,而是莒王,這里是莒國,定都夏威夷。
別小瞧夏威夷,這里是多國貿易的中轉站,美洲和大明貿易,全要經過夏威夷補給。
這個地方,當初皇帝是想封給自己兒子的,還是荊王求了幾次,才求來的。
他占據這地方之后,宣布莒國為中立國,永不參與戰爭,還建起了自由貿易港。
經過二十幾年建設,夏威夷成為比香港還要繁榮的地區。
人口高達300萬。
整個國家,沒有一片農田,全是貿易港口,是島國中最富的一個國家,甚至還開了檀香山銀行,不記存款人名,并高度保密的銀行,功能和瑞士銀行一樣。
靠著金融和貿易,莒國成為天下最富的島嶼。
大明境內的一座大城市,都未必有莒國有錢。
作為中立國,本身不設兵,也不允許任何軍事艦隊登島,這是大明所有藩屬國簽字的,永不許改。
然而,這個最富的島國,居住環境卻非常差,因為人太多了,地太少了。
遍地鴿子樓,幾乎不考慮擋光問題,有地方就蓋。
當地人自嘲道,兩棟樓對著窗戶的兩個人探出頭去都能親嘴了,可見樓間距之近。
但主動移民來莒國的人,卻越來越多。
要說工資,國內算什么呀,莒國人均收入達到了2000元,奈何莒國面積太少了,現在已經開始人工填海了。
莒國想北美租一塊地,給國民居住。
國民不干啊,擔心他們被強制丟去北美,莒王有幸福的煩惱。
附近的島國眼饞啊,地理位置學不來,金融總能學來吧,我們也能辦銀行。
但沒有高度發達的商業做基本盤,銀行也發展不起來的。
各國盯著眼紅。
其實太平洋、大西洋的島嶼,都可以作為中轉站,用心維護,也有生意。
問題是夏威夷做的太大了,太賺錢了。
哥倫布被熱情的莒國人民救助。
得知他們要去美洲旅行,態度頓時有幾分疏離,以為你們是來貿易的呢,原來是旅行的呀。
哥倫布舔著臉,跟人家套關系,才知道,夏威夷是夾在兩塊大陸中間的島嶼。
東面隔海相望的是北美和南美,是大明朝的大夏和大唐。
哥倫布悲催的發現,哪有新大陸呀,葡萄牙皇宮中有記載說,穿過大西洋有一塊龐大的大陸,那里都是土人啊。
如今看來,那里已經是明人的天下了。
畢竟葡萄牙是穿過大西洋去的美洲大陸,對他們而言,澳大利亞才是新大陸。
可這個新大陸是對葡萄牙來說的,大明早就占為己有了。
等于說,全天下所有大陸,都被大明占領了。
還沒有滄海遺珠?
哥倫布認為是有的,大明再厲害,也不可能占領陽光下的所有土地。
在夏威夷短暫停留后,他再次航行。
航行目的地從南美洲,變成了北美洲,但影響不到這位航海家的信心。
經過幾個月航行,哥倫布看到了大陸,在口岸登陸,根據了解,這里是大明藩國大夏。
大夏占據北美洲整個西海岸,這些地方都是此起彼伏的丘陵,而且北面都是凍土。
領地面積是很大,但都沒有價值。
他就想和封在五大湖北面的皇二十七子禹王朱見渥,換土。
還拉來皇二十五子越王朱見澎、皇二十八子啟王朱見潯,將北美劃分更加合理。
墨西哥除外,把加拿大、美國兩國重新劃分,盡量讓三國各有戰略縱深,又互相挾制。
四國里最吃虧的就是禹王,禹王被封在五大湖以北地區,那一塊也很冷,容納人口并不多。
若能拿下波士頓、紐約州這些五大湖南岸的領土,對他們更有益處。
加拿大地區,凍土多,自然資源豐富。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壞。
占據富饒的東海岸的越王,又沒有戰略縱深,所以他也需要一塊戰略縱深。
同樣的,皇二十九子嵩王朱見溯被封在墨西哥,皇三十子豫王朱見溏封在墨西哥國南的地區,也跟著參與進來。
變成了六國協議,只有封在古巴、多米尼加等島嶼的皇三十二子芮王朱見渺沒意見。
他倒是想有意見,他想要邁阿密,被越王直接拒絕。
但他還不死心,北美拿不到,就去南美想辦法。
六國經過長達十年余的磋商,終于重新劃定區域。
于景泰五十一年,得中樞批準,六方正式完成換土,因為北美六國友好協商,還得到皇帝的贊許,賜下諸多寶物。
北美封了七王,因為北美這塊地方太富足。
不拆分掉,中樞不放心。
哥倫布悲催的發現,兩塊美洲的連在一起的,運河是在豫國,就是巴拿馬運河。
因為換土紛爭,運河是豫王的籌碼,直到景泰五十年才二次動工,預計三年內完工。
這條運河,給豫國帶來了北面一塊凍土做收益,就是一部分阿拉斯加,成為豫國一塊飛地。
經過十幾年移民,七國人口都突破了千萬,總人口達到了1.7億,目前還在移民,但現在以主動移民為主。
哥倫布被迫從南美航行,穿過德雷克海峽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處全是冰川的大陸!
本以為是地理大發現,可登上去之后,竟看到了大明的龍旗,上面用各國語言寫著大明,南極洲。
哥倫布回到葡萄牙的時候,已經是景泰五十三年了。
登上故國的時候,卻看到滿目瘡痍,這是戰爭的結果。
景泰五十一年,大楚勾結卡馬爾聯盟,聯合非洲五王,組建七國聯軍,登上葡萄牙本土,燒殺擄掠,搶完了就跑。
葡萄牙對大楚展開瘋狂報復,一度攻打上了大楚本土。
然而,大楚把教宗大殺器祭出來,逼得葡萄牙退兵,然后大楚對葡萄牙展開瘋狂報復。
荷蘭發現葡萄牙在和大楚爭端中落入下風,立刻攛掇英國,發動葡萄牙戰爭。
近幾年,荷蘭有成為歐洲霸主的苗頭,就差一口氣。
現在捏死葡萄牙的機會近在眼前,他能不出頭?
至于大楚,等干掉了葡萄牙,轉頭也滅掉大楚,大楚這次拿教宗擋槍,可觸怒了整個歐羅巴諸國。
連卡馬爾聯盟都離大楚遠一點。
朱佑樘比他爹朱見深還狠,活脫一根攪屎棍。
但攪屎棍當的好啊。
荷蘭和英國立刻加入戰團,七國聯軍變成了九國聯軍,聯手收拾葡萄牙。
哥倫布也倒霉,剛回來,就被楚國大軍給抓到了。
可能是哥倫布溫順,沒被殺掉,得知他的身份后,朱佑樘覺得是個人才,就編進仆從軍里。
倒霉的哥倫布,好好的航海家,變成了大楚仆從軍。
還是興王朱佑杬覺得哥倫布是個人才,幫忙說情,哥倫布打了幾場仗之后,暈暈乎乎的變成了興王奴仆。
朱佑樘的意思是,這個老外心思不純粹,干脆閹了給你當太監用算了。
朱佑杬沒同意。
他這大哥對弟弟們算夠意思,壽國和興國沒有足夠兵員,繳獲丁口,全都充給他們做仆從軍。
繳獲的人才、金銀財寶,全都分給了藩屬國。
哥倫布完全是懵逼的,經歷過長達六年的全球航程,又當了三個月兵,差一點又成了太監,三觀徹底崩碎了。
好在這朱佑杬是個好人,沒讓他當太監。
但興王王后就不是個好東西了,她對朱佑杬說:“臣妾看此人有大才,日后可為壽國的三寶太監,不如先送進宮里來,等孩兒出世后,給他做大伴如何?”
這話是當著哥倫布面說的,你們能尊敬點我嗎?
問題是,朱佑杬動心了。
他長子誕下五日后夭折了,到現在他都沒兒子,心心念念的就是兒子,雖然還沒有,但兒子需要的東西,他都在準備。
朱佑杬點了點頭,大伴太監跟皇子是一體的,也是最忠心的,所以挑一個有能力的太監,很重要。
可此人環球航行過,心野了,會一心一意侍奉王子嗎?
“王上,所以臣妾說,要提前準備,心性也要經過考量嘛。”王后笑瞇瞇道。
朱佑杬一揮手,讓人給哥倫布凈身,把他踩進泥里,再讓兒子一點點把他撈起來,他敢不忠心?
航海家哥倫布,就此成為太監,日后會成為朱厚熜的大伴太監。
朱佑杬將哥倫布變成太監的事告訴朱佑樘,朱佑樘壓根就不在意,一個夷人,入宮侍奉,是他的榮幸。
此刻,朱佑樘的心思,都在葡萄牙大戰上。
葡萄牙最厲害的是海軍。
就算本土被打爛了,無敵艦隊還在的話,很快就能回血,所以要滅掉他們的海軍。
而葡萄牙借鑒了西班牙滅亡的經驗,把海軍藏起來,哪怕本土被攻殺,也只是出現小規模海軍,海軍主力藏在地中海或大西洋上,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葡萄牙本土也沒那么容易被蹂躪。
戰爭打了兩年,大楚損失超過7000人,非洲藩屬國損失過萬。
上次打西班牙有多容易,現在打葡萄牙就有多難。
因為大楚總喜歡登陸本土作戰。
這就讓各國都玩命似的防備本土,最厲害的是英國,英國現在把本土防得,針都扎不進去。
顯然被卡馬爾和淮王給玩怕了,他們是真殺人啊。
葡萄牙同樣沒有戰略縱深,但他們把本土防得厲害呀。
一步一關卡。
有了荷蘭、英國參戰,戰爭局勢全然不一樣了,大楚專心對付陸地上的敵人,海上交給英荷。
戰爭打到景泰五十三年年底,德國參戰。
葡萄牙直接認慫,只放出德國參戰的消息,這邊就認慫了,英荷想見好就收。
但朱佑樘想打出威風。
加快進攻節奏,大批大批征召本地人進入仆從軍,進入漫長的消耗戰。
葡萄牙只能割肉賠款,唆使英荷,對大楚反戈一擊。
英荷確實有這個想法。
歐羅巴風氣都被朱見深帶壞了,背叛盟友,賊喊捉賊,玩得賊溜。
但朱佑樘也在算計英荷,卡馬爾聯盟就等著上英荷本土搶劫呢,還有和大楚修好的奧斯曼。
朱佑樘已經派人去奧斯曼借兵了。
值得一提的是,景泰五十三年,在大明支持下,希臘獨立,希臘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而在同年年底,希臘這個藩國,宗主權被移交給大楚。
希臘就成為了大楚的藩屬國,成為漢文化圈的一員。
希臘獨立,和大明要去希臘盜墓……哦,友好性挖掘地下文物,有直接關系,大明北方十一省,外加一個都司,需要希臘文化支撐旅游。
大明皇帝沒辦法,只能和奧斯曼交涉,支持希臘獨立,劃定大隋和奧斯曼現有疆土范圍,并對奧斯曼開放東歐領土,允許奧斯曼向北打。
希臘獨立之后,大明科考隊就進行了保護性挖掘。
大批大批珍寶,運送回大明。
希臘國主不是沒想過翻臉不認人,問題是,大明駐兵三萬在希臘,享受一切特權。
希臘國主見到駐軍將軍都得行禮。
什么履劍上朝,入朝不趨,都是家常便飯了,沒鬧出夜宿龍床,和希臘王后嬉戲的丑聞就知足吧。
大明不需要希臘,但希臘卻需要大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