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伯顏也狡詐,偷派一路軍隊,去襲岱欽的大營,試圖抓他的兒子來威脅岱欽就范。
天要亮還未亮時,廝殺得最是兇狠。
伯顏也著急,一旦功成,察哈爾部實力暴漲,再次成為韃靼霸主,而殺死岱欽,是最便捷的辦法。
岱欽也是這么想的,為什么他要龜縮在興安嶺里。
不就是想吞并察哈爾部和喀爾喀部,成為像也先那樣的人物,憑借三十萬大軍,大明能奈我何!
廝殺四野,震天撼地。
蒙人殺自己人是最狠的,戰爭從小規模戰爭,愈演愈烈,形成兀良哈部,攻殺察哈爾部、喀爾喀部的戰爭。
戰馬在森林里施展不開,但戰斗規模也不小。
轟!
震天動地的聲響,讓戰場微微凝滯。
岱欽心里咯噔一下,難道明軍要趁勢攻入森林里?
那似乎是火炮發射的聲音。
轉眼覺得不可能,這興安嶺綿延無際,明軍根本不知道他們藏在哪里,再說了,真打山地戰,明軍未必有他的兀良哈人能打。
“火,火!那邊燒起來了!”
有兵卒嘶吼。
距離戰場十幾里外,已經竄起大火,濃煙滾滾,大有將天上的太陽吞噬掉之勢。
“壞了,大明要燒山!”岱欽臉色一變。
希日卻說:“大明不是要燒山,而是逼咱們罷戰。”
是呀,興安嶺這么大,人力根本燒不盡的,別看火焰夠大,燒到他們這邊也得很長時間,根本燒不到他們的。
這是震懾,蒙古人最迷信,他們都信教,這般大火會讓他們感到恐懼,進而不肯征戰了。
大明的目的,就是不讓他們狗咬狗,讓他們互相提防的活著。
無論察哈爾部吞并了兀良哈,還是兀良哈吞并了察哈爾,都不是大明想看到的,大明想要蒙古部落互為仇敵,彼此提防,不能聯合起來。
因為大明進不來啊,這是原始森林,沒有向導在里面是要迷路的,里面危機四伏的。
大明不愿意鋌而走險。
岱欽也是聰明人,立刻意識到:“有內鬼!”
另一方的伯顏,卻率先意識到這個問題,本來有三成把握,吞并兀良哈,一場大火突如其來,希望頓時落空。
“咱們四部中,有大明的奸細!”伯顏比岱欽更聰慧。
斯欽覺得不可能,但想想最近幾年大明做的事。
大明在建設熱河期間,常年派兵去草原上掃蕩,美其名曰是招降部落并入大明,其實是,在草原上搞大屠殺,大搶掠。
根據游牧在和林的部落說,李瑾率領騎兵做客一個部落,雙方談好,該部落內遷,條件都還不錯。
當天晚上,李瑾就把這個部落給屠了。
洗劫了所有財貨,驅趕著牛羊喜氣洋洋的返回熱河。
那個于冕更陰狠,有部落投降,就將全部男丁征召入軍,一旦反對,立刻殺人,征上戰場不給發兵器,驅趕著當仆從軍,或者放在草原上當牛羊,供他們獵殺、玩樂。
現在整個草原,誰敢跟大明講信譽?
跟大明講信譽的部落,都去地獄報道了,那些敢和大明作對的部落更慘,整個部落連個孩子都不給留命。
建造熱河四年,大明在草原上就屠殺了四年。
這次車臣部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說好了的,請車臣部作壁上觀,結果柳溥干了什么?
找到察哈爾,就把車臣部給抓起來。
看吧,車臣部很快就得提供男丁,為大明征戰。
一旦說不,柳溥會把車臣部連根拔起。
車臣部還反抗不了。
之所以大明還能在草原上大搖大擺的放肆,主要原因是皇帝賞賜大方,對大明有功之士,別管什么部落,不管什么人,都給足夠高的賞賜,繳獲一半歸個人,一半歸公。
該升官的升官,該封爵的封爵,熱河多少蒙古人,在大明當官封爵的。
而大明的商旅,又特別會賺錢,很快就把他們用命換來的錢,敲骨吸髓的賺走。
還有一點,據說大明有夜不收兩萬人,散布草原之上。
不斷收買大部落高層,搞得各部落之間彼此防備,互相攻伐。
去年就有兩個部落,在草原上狗咬狗,最后被大明撿了便宜,全部夷滅,財貨都歸大明所有。
最后一點,就是大明兵強馬壯,巴不得有部落來攻打熱河,熱河建立,就是當靶子的,來了就別走了,都是戰功。
這些年攻打熱河的,墳頭草都幾丈高了。
斯欽也琢磨過大明變得這么強的原因,是火器,他們的火槍,不斷更新換代,還有五花八門的火器,經常冒出點新貨來,把蒙古諸部打得啥也不是。
“一定有奸細!”斯欽也覺得有。
這是大明慣用手段,收買,挑撥,屠殺。
伯顏小聲道:“這個奸細,竟能知道咱們何時動兵,還把咱們營地的位置,告知了大明?!?
“你懷疑是岱欽身邊的人?”斯欽問他。
伯顏還是相信自己部落的人的。
卻沒看見,一旁的鴻郭賚頭上虛汗淋漓。
他也不想啊,但夜不收給的太多了,從和大明建立馬市時,他就開始收錢,已經下不來賊船了。
也正因為用這些錢賄賂,他才成為伯顏的心腹。
“這次戰爭明顯是岱欽挑起來的,肯定是岱欽身邊的人被滲透了。”伯顏堅信自己不會看錯人。
岱欽也在懷疑是伯顏的人。
他也相信兀良哈人,投降大明是沒有好下場的,看看這兩年王來在吉林干了什么。
凡是不歸順大明的部落,就會被王來帶著人屠殺,逼迫各部落歸附大明。
還在吉林修筑城池,派兵駐入吉林。
擺明了就是不走了。
他都納悶,東北這塊破地大明也要啊,不嫌冷不嫌貧瘠啊?
兀良哈是很想和大明和平發展的。
但大明不愿意啊,大明先在朝鮮,收服了幾萬兀良哈人,不肯放歸,后來這批人不知道去哪了。
根據逃回來的人說,他們好像被投入西邊戰場去了。
岱欽又派人出使大明,尋求和大明和平發展。
大明卻不接待部落使節,讓部落使節去找附近的省份督撫,不要來煩鴻臚寺。
岱欽沒辦法,只能去找王來,王來卻獅子大開口,要求兀良哈歸化,和熱河蒙人一樣,在劃區內放牧,越區者殺。
就這一條,岱欽就不答應。
讓他改漢名什么的,改祖宗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事,可若劃區放牧,和囚犯有什么區別?
長久下來,兀良哈人不就成漢人了嗎,還會認他這個王了嗎?
然后王來就不談了,也不招惹兀良哈,也不和兀良哈貢市。
但兀良哈受不了啊,沒有大明的茶,他拉不出去屎啊,這玩意要命,部落貴族天天有便秘死亡的,牧民就別提了,逼著牧民和牛羊一樣搶草吃。
也打不過大明,兀良哈被大明壓著打五十年,又被瓦剌打,被韃靼打,被女真打,心氣兒早打沒了。
只能伏低做小,求大明貢市。
王來也見好就收,適當供應些茶葉,用白菜價買他們的牛羊,兀良哈用金子價買茶葉。
用重金換鐵鍋,換生活物資。
以前大明不了解草原,凈打糊涂仗,現在大明有兩萬夜不收散布草原之上,還有大量女錦衣衛,收集情報。
兀良哈的底細被摸得透透的,只要岱欽反對,夜不收就攛掇那些小部落反對岱欽。
岱欽也查過夜不收,抓到的都是小蝦米,還惹得天怒人怨,他就知道了,他手下的小部落,都被大明滲透了。
只能睜一眼閉一眼,也就花點銀子的事,答應吧。
兀良哈不是沒和大明打過仗,雙方有貿易有摩擦,幾乎十天一小戰,三月一大戰,勝敗各半。
王來最狠之處是,把蒙人當成仇敵,把女真人當成親兒子養。
然后用親兒子來干仇敵,不計損失的殺。
女真人也不再叫女真人了,而是叫東北人,是漢人,王來還都給發放了戶籍。
但王來消耗東北人,那是比誰都狠。
一邊消耗,一邊給他們建廟,把他們信仰都放到寺廟里,讓他們去信。
雙方越打,岱欽覺得漢人最不要臉,和祖先口耳相傳的不一樣,這些漢人,才是真蒙古人。
一點信用都不講,茶葉里面什么都攙,然后還派兵往回搶。
好不容易帶回來的,結果茶葉是用巴豆給泡了的,竄死無數,岱欽都中過招,那竄的滋味是真酸爽啊。
兀良哈人天天抗議。
大明直接把貢市停三個月,兀良哈還能怎么辦,只能捏著鼻子求大明再開貢市。
王來這方面不錯,再開貢市不要求漲價,就是想用牧民來換。
岱欽以為王來是用兀良哈的兵呢,正好混進去,說不定能給王來一個反戈一擊。
結果,這批人被送去修黃河了。
岱欽氣得直罵娘。
大明最是陰險狡詐無恥狠辣,跟大明做事,必須得打一百二十分精神,否則誰都可能被坑。
就像柳溥那樣的,見得不到戰功,就把盟友給滅了。
這樣的人絕不只有一個,李賢主持遼寧的時候,比他還狠,主持貢市,最后把來貢市的人一鍋端了,逼著各部落掏錢贖人,交了錢還撕票。
大明是把草原上搞得天怒人怨。
但大明只有一件事最有底線,就是不破壞寺廟,無論是清.真.寺還是喇嘛廟,大明都不破壞,還派人來建。
就是會勒索喇嘛掏錢買平安,其他的都還好,偶爾還會送一批經書過來。
有好處,必然有壞的一面。
兀良哈之所以迅速膨脹,從一個衰落的部落,膨脹成為一個大部落,就在于大明的貪婪短視,把草原諸族當成傻子對待。
察哈爾部能迅速恢復實力,自然是大明言而無信造成的。
“岱欽,還打不打了?”希日問。
兀良哈勢力膨脹,倒霉的卻是科爾沁部,因為喀喇沁部分裂成兩部,一部是科爾沁部,一部是扎賚特部。
都是拜岱欽所賜,岱欽擔心科爾沁部勢力太大,不好控制,就讓科爾沁部分裂。
科爾沁部淪為兀良哈的走狗,扎賚特部卻傾向于大明。
主要是他們離遼寧太近了,若不親近大明,第一個被滅的就是他們,他們已經漢化,逐漸并入遼寧和吉林。
“打個屁,撤吧!”岱欽滿心沮喪。
他是能茍,但靠茍是無法戰勝大明的,除非他能讓部落快速膨脹,吞并察哈爾和喀爾喀,結果被大明壞了好事。
兩方罷兵,朝著東北方向逃亡。
剛才還互相殘殺的四部,如今又被迫聯合到一起向東北方向逃亡。
在興安嶺里行軍,可是個難事,里面還遍布猛獸和野人,引火做飯,還擔心引發火災。
他們已經不是巔峰蒙古時如野獸般的士兵了。
他們早就墮落,從爺爺那輩兒就貪圖享受了,享受這么多代,誰還能過艱苦樸素日子?
一路行軍,一路上帶著哭嚎聲。
很多人掉隊,逃走的比戰死的都多。
不時還有野人射毒箭禍害他們,但野人可不是大股蒙古軍的對手,他們端了幾個野人部落,補充吃喝。
明軍也損,沿路在外圍放火,燒不到他們卻能震懾他們,同時也把野人燒的被迫出山。
兀良哈諸部不愿意和野人糾纏,只能加快逃亡的腳步。
走了十幾天,岱欽和伯顏會見,兩個人各帶一百人,希日和斯欽各帶五十人,謹防互相殺死對方。
“再這樣走不是辦法啊?!辈佅牒兔鬈娊皇?。
起碼能找一個戰馬馳騁的地方,他們是馬上的民族,不是漁獵民族。
這里是興安嶺南部的邊兒,越走越冷。
他們沒帶棉衣服。
“你知道,這是誰的地盤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