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結果宣宗皇帝不給力,放棄了交趾,也放棄了東南亞。 朱祁鈺也是第一次對東南亞有清晰的認識。 朝臣也是第一次知道。 “邊永,你是如何知道三宣六慰局勢的?”朱祁鈺問。 “回陛下,微臣出使占城時,就暗中收集情報,又精習其國語言,讀其書籍,方有所得。” 邊永不卑不亢回答。 朱祁鈺頷首:“傳旨,調邊永入鴻臚寺,擔任鴻臚寺寺卿,潘本愚為鴻臚寺左少卿。” “原鴻臚寺寺卿齊政,調入軍紀司,擔任右司正。” 邊永沒想到,自己在戶部熬了十余年,沒有升官。 卻因為一番奏對,升官了! 他對東南亞十分感興趣,就是希望大明能重回東南亞,但等了一年又一年,他的心已經冷了。 卻不想,皇帝忽然詔他奏對。 問東南亞事,然后就升了他的官。 “邊永。” “朕不瞞你,朕欲派你去安南國。” “效仿惠子合縱六國,唆使安南國和老撾打仗,最好讓戰火遍及三宣六慰,尤其是暹羅。” 朱祁鈺沉聲道:“此事,關乎著大明國運。” 邊永一愣,攪亂東南亞,跟大明國運有何干系? “玉米、土豆、地瓜,你該知道吧?”于謙問他。 “下官是知道的。” “此物干系著大明能否統治漠北,奈何朝中種子不夠,統治漠北遙遙無期。” 于謙道:“而暹羅,又常年和西夷做貿易,這些種子就是西夷帶來的。” “陛下的意思是,你攪亂安南、占城、老撾、暹羅。” “趁亂之時,在暹羅和西夷做貿易,再將種子運送回國。” 邊永明白了。 攪亂東南亞,是第一道任務。 帶回種子,是第二道任務。 “邊永,朕命你去,你敢不敢去?”朱祁鈺站起來,雙手伏案,俯視著邊永。 邊永重重磕頭:“微臣所學,皆為此刻,為大明而死,微臣死得其所!微臣愿意!” “好!” 朱祁鈺贊許道:“朕派你去,自然要派重兵跟隨!安全無須擔心!” “朕再派給你一善戰之將,必要時,可揮師攻打城池,然后派人送信回大明,朕會派兵去救你們!” 邊永和潘本愚磕頭。 “敢問陛下,可有朝一日,收回交趾?” 這話可是大逆不道啊。 邊永的心,都在東南亞上,不然這么多年,也不會對東南亞了如指掌。 朱祁鈺輕笑:“邊永,你的心太小了。” “朕不止要收復交趾,還要實控三宣六慰!令其成為中原內地!” “你此去,一是霍亂東南諸國;” “二是帶回種子,越多越好,什么種子朕都要,多少錢朕都愿意花,你可隨意決斷;” “第三,你帶著人去熟悉東南諸國的氣候、地形。” “為朕日后征伐東南諸國,做好準備。” 邊永納悶,朝臣竟無人反對。 以前是東南亞沒有油水。 有了玉米三寶就不一樣了,有地就能種出糧食來,為什么不擴張土地? 皇帝有雄心,朝臣誰不想名垂千史呢? “微臣愿肝腦涂地!”邊永重重磕頭。 “好!” “朕命你為大明使臣,率兵五千,出使安南!” 朱祁鈺話沒說完,于謙立刻打斷:“陛下,兵貴精不貴多,而且假道滅虢的道理,安南也懂,怕是會防備甚重,得不償失。” “你覺得多少合適?”朱祁鈺覺得派五千人都少。 其實派五千人過去,補給是個大問題,難不成去安南打下一個城池來做補給嗎? “派一善戰之將,一千人足夠了。”于謙斟酌著。 “太少了!” 朱祁鈺一錘定音:“三千人,不能再少了,朕給安南國下旨,讓其乖乖提供補給。” “陛下!” 于謙苦勸:“三千人太多,一千五百人,再加入些廠衛番子,湊足兩千人,足夠用了。” 朱祁鈺還是覺得人少,看向邊永:“你覺得兩千人夠用嗎?” “陛下,這得看您要干什么?” 邊永淡淡道:“若您只想運送種子回國,兩千人足夠了;” “若您想以微臣做攻打安南的前站,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朱祁鈺擺擺手:“為時尚早,等廣西大治之后,才是對安南動手的時機,必須要以廣西、云南做大后方才行。” “那兩千人足夠!”邊永磕頭。 朝臣對皇帝的態度是滿意的,若是只為一時之功,貪戀安南之土,怕又是重蹈覆轍。 皇帝能忍,才能做大事。 于謙攤攤手:“陛下,兵貴精而不貴多。” “安南等國氣候炎熱,當從云南、兩廣、福建中挑選兵士。” “再選一戰將,微臣覺得歐信合適。” 于謙倒是會挑。 “歐信有傷在身,不宜奔波了。” 朱祁鈺第一人選是歐信,第二人選是陶成。 “陛下,年前陶成也病了,怕是用不上了。”岳正回稟。 “諒安南、占城不敢攻打大明,就派楊嶼去足矣。”朱祁鈺定下人選。 于謙沉吟道:“還當從廠衛中挑選些機靈的,擅長收集情報的人。” 廠衛都有要職。 “派逯杲去吧,讓他將功補過。” 朱祁鈺對緹騎有了新規劃,負責外事,培訓間諜。 若再不濟事,就處死吧。 “陛下,宮中還需出個太監,以示正式。” 于謙有兩層深意,一是皇帝放心;二是去傳旨,當然得有太監去。 “運送糧食種子,極為重要,得派個激靈點的,懷恩,你去!” 懷恩從臺階旁走出來,跪在地上:“謝皇爺恩典。” 這是立功的機會。 皇帝都說了,未來會實控整個東南亞,看看邊永就知道,從一介郎中,變成了堂堂寺卿。 東南亞就是立功的好地方。 他懷恩在軍中歷練一番,也懂掌軍,又是皇爺的貼心人,必然能在東南亞建功立業。 “順便再催促安南王,將糧食運送廣西。” 朱祁鈺道:“夏塤常駐廣西,有事你們可找夏塤,可找方瑛,可找劉震海,可找薛遠、薛瑄,都能幫到你們。” “此次以邊永為正使,潘本愚、逯杲為副使,懷恩為鎮守太監,楊嶼為指揮使。” “從京營中調二百南方兵,再從云南調二百兵,從兩廣調一千一百兵,其余人從緹騎中補全。” “大年初六,你們就出發!” 邊永跪在地上:“臣等遵旨!” “邊永,萬一安南王因暗恨朕殺了安南使臣,而難為你。” “朕允你隨機應變,也允你殺人!” “安南區區小國,還敢質問上國使者?你告訴他,方瑛的百萬雄師,隨時都能過朱雀關,滅他安南國!” “朕遠在京師,不能幫你什么。” “但朕告訴你,你在外面受了委屈,朕給你出頭!” 朱祁鈺給邊永仗膽呢。 也就皇帝這么霸道,像邊永出使,講求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 多多帶著厚禮,打點關系才是正解。 “微臣謝陛下關懷。”邊永磕頭。 一應行程,以及帶著的禮物,都需要閣部仔細商討。 “邊永,爾等到了暹羅,和外商交易時,一定告訴他們,咱們愿意和他們長期貿易。” 胡濙忽然道:“從陸路運送種子并不安全,讓他們走水路,更快更安全。” “有其他好東西,咱們也愿意花大價錢買的。” 邊永躬身行禮:“下官遵命。” 胡濙又交代幾句,告訴他下朝后去內閣詳談。 “陛下,這批種子到了兩廣,可在兩廣率先栽種,然后再送給江西、兩湖一些。” 朱祁鈺皺眉,表示不解。 “陛下,種子也是需要適應氣候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胡濙笑道。 “老太傅老成謀國,就按照老太傅說的辦。” 朱祁鈺慢慢坐下:“說完糧食,就是春闈了。” “今年春闈,按照往年的日子開考,由禮部負責。” “獲得特許的舉人,可參與此次恩科。” 科舉可是大事。 去年因為科舉拖延,耽擱了不少大事。 “微臣遵旨!”白圭磕頭,去年丟了顏面,今年必須得找回來。 “今年京察也是大事。” 朱祁鈺道:“從年初就要著手準備。” “京中百姓負擔過重,盡量廢除夫役,征召也要付錢,少也得給,國庫沒有,內帑給擔著。” “都察院、監察司,要下去巡視各地,針對災情嚴重地區,減免賦稅。” “等安南糧食解運到廣西,酌情減少今年的賦稅吧。” 朝臣跪在地上:“陛下愛民如子,臣等為圣天子賀!” “還有就是煤炭的問題。” “燒煤的煤灰,要注意回收,保持街道干凈衛生。” “朕在想著,如何降低煤的價格,讓百姓燒得起,也就不許再伐木了。” 見胡濙有話說:“此事不急,入秋時候解決即可。” “吏治問題,也是大事。” “明日早朝議一議,如何劃分部門、劃分權力,不許公器私用,哪怕是朕,也不許善用公器。” 這話可說進朝臣心坎兒里了。 濫用公器的就是您! “再就是各地犁清后,安置問題,都是大問題,中樞一定要重視。” “今年很多很多事。” “就拜托給諸位了。” “都需要朕和諸位,勠力同心,攜手向前。” 朱祁鈺站起來:“再創大明盛世!” “臣等愿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朝臣叩拜。 早朝也就結束了,畢竟各地都在過年,奏報也都停了,沒有什么新事。 外面的風言風語,也傳不到皇帝的耳朵里來。 他去后宮,在承乾宮用了飯。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