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若韃靼征召起十五萬大軍,遼東鎮、薊州鎮壓力增加。” 項忠率先道:“微臣擔心,韃靼會攻打借道瓦剌,攻打宣鎮。” “請陛下傳圣旨,傳令九邊,謹守邊線。”耿九疇高聲道。 劉廣衡、馬瑾等人附和。 朱祁鈺對朝臣的反應十分滿意,若以前,第一念頭就是震驚,為什么韃靼又來攻打大明? 然后是吐槽錢糧不夠,兵丁不足等等。 現在,才像大明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才是煌煌大明! 來就來嘛,在家門口打,總比深入漠北,被韃靼兵帶著兜圈子更好。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諸卿諫言皆好,內閣傳旨,曉諭邊軍,令其做好守備。” “但是,朕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之前朝堂的計劃,是先安朝鮮,再平女真,后打韃靼。” “如今韃靼敢來,正好一勞永逸,把他打疼了,打怕了!” 朱祁鈺沒敢說,一戰打崩韃靼,可能性為零。 但是,他要為大明立膽! 我弱,但我不怕死! 才是大明該有的精神! “陛下此言甚是,依微臣估計,韃靼不可能征召十五萬大軍。” “一來各個部落不聽汗庭號令,已有幾十年時間了,非滿都魯一人之力,可以扭轉乾坤。” 王偉進言道:“二來,草原霸主乃是瓦剌,大明打敗了瓦剌,威名傳播草原,那些心思詭譎的韃靼部族,不會甘心來大明送死的。” “三來,我方提前知道消息,可謹守關城,不給韃靼可乘之機,韃靼內部人心各異,用不了多久便會退去。” 王偉卻話鋒一轉:“他們退,我們就追!” “韃靼敢來,就得付出代價!” “等于太保移鎮遼東,有于太保、李督撫坐鎮遼東,遼東無憂。” 王偉信心十足。 馬瑾笑道:“王閣老,您還算漏了京營,如今京畿尚有十萬大軍,隨時可支援遼東、薊州,保管讓韃靼有來無回!” 馬瑾也是個狠人,允文允武,打倭寇、平苗亂、平廣西蠻,打仗是一把好手。 “哈哈哈,就算韃靼真來了十五萬大軍,也討不到好處!”王偉大笑。 哈克楚都看懵了。 我在哪?我為什么在這? 聞聽韃靼征召十五大軍前來劫掠,大明應該上下瑟瑟發抖,遣使獻上降表啊,這才是正確打開方式啊! 怎么這大明朝堂上如此雀躍?仿佛是天送大功而來? 時空錯亂了吧? 還是演戲給我看呢? 哈克楚悲哀的低頭看了看,那玩意被裝進了小布袋里,贖回還要花錢,心中悲戚。 “偉大的天可汗,您不要做戲給臣下看了。” 哈克楚悲哀道:“假笑掩蓋不住柔弱,羔羊是成不了雄鷹的!天可汗陛下,若您害怕,可以和大汗談判。” 奉天殿上氣氛忽然一滯。 “哈哈哈!”馬瑾忽然笑了起來。 項忠、耿九疇等人都跟著笑,整個朝堂都笑了起來。 “哈克楚,你知道本官在笑什么嗎?” 馬瑾笑道:“笑你無知!看看你自己,都成了太監了,還惦記著前主子呢?” “本官就問伱,大明強,還是韃靼強?” “瓦剌強?還是韃靼強?” “以前大明有兩個敵人,瓦剌和韃靼,如今瓦剌去哪了?逃亡漠北吃沙子去了!就靠你一個韃靼,能攻打幾個邊鎮?” “大明有多少精兵強將?漫說十五萬,就算是二十萬、三十萬,也有來無回!” 哈克楚臉色微變,難道大明真不怕? 怎么會呢? 我是不是在做夢? “哈克楚,本官在遼東鎮守多年,你們討到過便宜嗎?” 劉廣衡冷笑:“大明,不是以前的大明了,韃靼,更不是以前的韃靼了!” “以為靠一群匪類,就能搶掠大明?” “你想多了!” “衍圣公一脈,即將遷居四平城,朝堂準備征募十萬大軍,鎮守遼東。” “你說,大明怕不怕你?” 信息量有點大! 衍圣公,竟遷居四平?四平是哪啊?好像在遼東? 怎么會呢? 衍圣公,可是大明文人心中的神啊,神的后裔,怎么能去前線呢? 難怪大明不怕,反正都要征召十萬大軍,白養著也是養著,打一場就打一場。 滿都魯汗想恐嚇勒索大明,卻正中大明下懷! 你說可笑不? 哈克楚想把消息傳出去,茫然發現,自己成為了大明宮廷中的太監了,回不去了! “嗚嗚嗚!”哈克楚痛哭,身體劇痛,加上精神崩潰,人直接昏死過去。 朱祁鈺讓人把哈克楚、巴濟帶下去,妥善醫治。 朝堂上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陛下,打一仗容易,卻又要損耗無數錢糧了呀。” 胡濙長嘆一聲:“戶部已經空虛,財政全靠內帑支撐,老臣擔心啊,這一仗打完,內帑也空了!” “老太傅是什么意思?再來一次清洗?”朱祁鈺眼睛亮起。 胡濙翻個白眼:“陛下,您再來一次,天下商賈就沒人敢進京了。” “哈哈哈,朕開個玩笑。” 朱祁鈺很滿意朝臣不怕打仗的姿態。 雖說有獻媚的成分,起碼做出來了。 “打!” “無論如何,都打!” “他們不來,咱們就派兵劫掠他們!” “朕要給大明立膽!” “邊鎮沒肉吃,出去搶!沒媳婦,出去搶!缺丁口、缺奴隸,出去搶!” “朕今天就下圣旨,允許各鎮,隨意劫掠!” “一切劫掠,全歸兵卒,中樞絲毫不要!” “不要怕惹事,惹了事,朕給他們兜底!” “煌煌大明,不可戰勝!” 嘶! 朝堂上下倒吸冷氣。 皇帝是真敢說啊。 胡濙、耿九疇等人卻皺眉思考。 “陛下,老臣以為,劫掠所得,應該交上來一份。”白圭忽然開口。 朱祁鈺皺眉:“朕希望鼓勵邊軍,敢打仗、不怕打仗,若是強征邊軍搶掠所得,朕擔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他要先給大明立膽,再立心,再立魄,重塑漢人金身! 明人骨子里是種田吃飯,而這種思想,會讓人變得懦弱,縱然懦弱的人便于統治。 卻不利于在大時代里乘風破浪。 所以他要給大明立心,立一顆無所畏懼的心,立一顆敢打敢拼的心! 至于統治,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如何不心向大明?難道一味的懦弱,就能好好統治了? 老百姓不是傻子!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就擁護哪個王朝! 若不能,王朝存續,也不過茍延殘喘,早晚被推翻。 “陛下,微臣認為,若陛下一味放縱,邊軍以后可就不好管了。” 白圭說:“若邊軍心里只有搶掠,無視軍隊紀律,這支軍隊注定成為一盤散沙,陛下想練強軍,就從細節抓起。” “微臣以為,邊軍所搶所得,交上來一點給朝堂,一來能緩解朝堂養軍的負擔;二來可以搶掠所得,作為抓住軍心的抓手。” “陛下,白尚書此言有理。” 劉廣衡高聲道:“陛下您想,若是一味放任軍隊搶掠,人心不足,等到邊軍返回內地時,會不會搶掠大明百姓呢?一旦習慣形成,再想改就難了。” “倘若遇到苦戰,士卒口袋里揣得鼓鼓囊囊,他們還會用心打仗嗎?” “老臣擔心啊,若搶掠成風,這支軍隊就會變得有乃就是娘,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叛逃了,然后掉過頭來打咱們、搶咱們。” “利益面前,人會變成禽獸的!” 劉廣衡總督遼東,知之甚祥。 “那劉愛卿的意見是?”朱祁鈺不動聲色問。 “可以搶,但是,必須統一分配,由輔兵收攏劫掠所得,回到駐地后,統一分配。”劉廣衡道。 “統一分配,必然分配不均,人皆有私心,尤其軍中的底層軍官,心中向來自私,他們當兵就是為了錢財和功勞,無視下面兵丁的想法。”項忠帶過兵,說道。 “那也不能讓兵丁把搶掠所得直接放進自己口袋。”劉廣衡道。 這是個難題。 劉廣衡說的沒錯,若是一味放縱搶掠,邊軍會淪為獸兵,恐怕一輩子都不能令其回內地了。 “兩位爭論皆有道理。” 白圭道:“不如折中,由中樞派翰林,負責統一分配,盡量公平,翰林定期輪換。” “這樣的話,兵丁搶掠所得,便直接上交一部分,交給朝堂。” 白圭這是在擴大文官的影響力。 若設了這個分配官,便等于控制軍隊底層。 皇帝想扶持勛臣、太監,形成三方勢力制衡,白圭則把手伸進了軍隊里。 論爭權奪利,還得看讀書人。 朱祁鈺目光閃爍:“可。” 文武制衡,維持朝堂穩定,他這個皇位才坐得穩。 “閣部擬定條陳,由都察院擬定翰林,派到邊軍,負責分配戰利品,每年輪換。” “再給邊將權力,可上密奏,直達軍機處,可舉報分配官的貪污行為。” “朕不求一汪清水,但也不能處處貪腐,把大明江山給貪沒了!” 朱祁鈺將權力交給都察院。 本來應該給兵部的,但如今兵部權力太大,不如扶持都察院。 “臣等遵旨!”李實喜氣洋洋。 “韓雍,分配官上面設分配局,你來負責。”朱祁鈺點名韓雍。 韓雍也是允文允武,若用得好,能培養成統帥,卻成不了名帥,他過于剛直,并不圓滑,容易造成屬下派系林立。 但他有成為統帥的能力。 “微臣領旨!”韓雍叩拜。 “轉運朝堂的部分,就留在邊鎮吧,用來招募兵卒用。”朱祁鈺不想轉運中樞,因為層層伸手,到中樞肯定所剩無幾。 “陛下,這錢必須收回中樞!”耿九疇道。 朱祁鈺皺眉。 “陛下,中樞乃水流之源頭,若源頭干涸,將支系皆干,陛下當知強干弱枝的道理。”耿九疇直言不諱。 “那便轉運吧。” 朱祁鈺被說服了,其實這錢,放在地方,也是被貪污走了,真能落到實處的,百分之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