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3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陛下,不喜小腳女人?”唐貴妃小心翼翼問。

    “像個怪物。”

    唐云燕不解,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君王不都珍愛小腳嗎?

    她曾經以為陛下不喜愛她,是因為大腳的緣故。

    沒想到陛下對小腳如此偏見,為什么呢?

    “愛妃,朕若廢除小腳,你有何意見?”朱祁鈺拉著她進入內堂。

    “陛下,婦寺不得干政,臣妾不敢說!”

    “閑聊而已,朕也沒想好,該不該廢除!”朱祁鈺讓她幫忙寬衣,洗漱后躺下。

    唐貴妃小心翼翼打量皇帝的神色,斟酌著道:“臣妾以為,若陛下不喜歡,明詔天下,不招裹腳女子入宮,朝堂自然有樣學樣,風氣擴散到民間,自然潛移默化地改變。”

    “臣妾以為,廟堂下圣旨,若民間不遵從,您是罰,還是不罰呢?倘若懲罰,法不責眾;不罰的話,圣旨又失去公信力。”

    “臣妾婦人之見,請陛下斟酌。”

    朱祁鈺還真聽進去了,微微頷首:“便從宮中開始,朕以身作則。”

    他嘴里的以身作則。

    就是翌日早朝上,大發雷霆。

    “你們都是傻子嗎?把小腳女送到宮中當奴婢,讓朕伺候她們嗎?啊?”

    朱祁鈺大發雷霆:“長沒長腦子?”

    “往年宮女選拔,向來不要小腳,你們連這點常識都沒有嗎?”

    “官,官做不好!侍奉朕,侍奉不明白!”

    “朕留著伱們有什么用!”

    李鑒被打聾了,小腳宮女都被趕出宮去。

    宮外傳開了,有的朝臣甚至提早了寫好了遺書,等著被賜死呢。

    以為皇帝借著整頓小腳的機會,清空朝堂。

    但是,聽皇帝的話語,好似只是嫌棄小腳女兒承擔不了宮中工作?并非徹底廢除束腳?

    那自家女兒是不是,不需要入宮為奴為婢了呢?

    好事啊!

    “朕問爾等,為何要給女兒束腳?”朱祁鈺忽然問。

    “這……”

    誰也答不上來,都千年的習俗了,從南唐后主李煜喜歡三寸金蓮開始,就大肆興起纏足之風。

    到了大明盛世,裹腳蔓延全國,腳的大小成為衡量女子品德的標尺。

    “裝什么裝!”

    朱祁鈺陡然大罵:“就是因為你們喜歡!”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你們喜歡,所以民間有樣學樣!”

    “下次京察,多加一條,百官家中妻妾女兒有小腳者,降一等!”

    “降到最差,直接革職!”

    這句話卻捅了馬蜂窩。

    不少官員反對:“陛下,婦人豈能輕易見人?您這不是逼著婦人自殺以證清白嗎?”

    反對的官員很多,甚至不惜和皇帝頂撞。

    連李賢都忍不住道:“陛下,男女大防,決不可破!”

    朱祁鈺目光一閃,看向他看重的耿九疇、白圭,二人低頭不吭聲,顯然也不支持。

    想挑戰傳統,他朱祁鈺還不夠格。

    “男女大防,自然不能破,由宮中派出姑姑去查。”

    朱祁鈺退讓一步。

    “陛下,移風易俗,尚需時間,官員家中多有妻妾是小腳,女兒大些都已然束腳,您若以此為標準,恐怕大半官員都會被革除。”俞山高聲道。

    他喜歡小腳,家中妻妾俱是小腳,若按照皇帝的標準京察,他肯定沒好,所以堅決反對。

    “俞侍郎說的對,倘若因為京察而拋妻棄子,這些女人又有何面目存活下去?”儀銘應和。

    光祿寺寺卿蔚能道:“宮中姑姑得了大權,必然貪腐滋生,借機勒索官宦人家,好好的京察,被些婦人攪黃了,成何體統?”

    很多官員跟著附和反對。

    朱祁鈺冷冷看著他們的表演。

    胡濙低著頭不吭聲,反正他向來反對女人纏足,若陛下真心革除陋習,也是不錯。

    只是,皇帝的真正目的是小腳嗎?

    于謙已經在返京的路上,移駐三關的范廣也傳來拔營的消息,皇帝是想用小腳,干涉京察?

    用來抗衡于謙?勛臣?

    他總覺得不簡單。

    “還有什么借口,都說出來!”

    朱祁鈺冷冷道:“朕說一句話,你們有一百句話等著朕!”

    “都忘記陳循的下場了嗎?”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

    “你們解決不了的,朕就換一批人解決!”

    “反正天下讀書人多的是,你們不想站在這,麻溜兒滾!”

    “天下有多是人想站在朝堂上!為朕效力!”

    一提陳循,俞山、儀銘、蔚能臉色一變,趕緊跪下請罪。

    “俞山,你是不是想告老還鄉啊?”朱祁鈺目光陰沉,直接點名。

    這段日子,朕太好說話了,所以你們又飄了?

    忘了你們是誰的狗了?

    給點陽光就燦爛!

    “老臣知錯!”俞山瑟瑟發抖。

    “哼,不想干就直說,朕允你告老還鄉,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惦記你的位子呢!”

    朱祁鈺不陰不陽道:“爾等也是!別以為朕離開你們朝堂就不轉了?”

    “當初王翱就是這么想的?陳循也是這般想的!甚至太上皇也是這么想的!”

    “如今呢,怎么了?”

    “誰死了,大明不照樣往前走!朕永遠是大明的皇帝!誰也改不了!”

    “你們算個什么?自己掂量掂量!”

    “內閣,出個章程,朕討厭小腳!像個怪物一樣,堂堂天朝女人,怎么能是個怪物呢?”

    百官叩拜,閣部高官心中悲戚,都開始想念陳循了,奈何,回不去了。

    見百官拜服,朱祁鈺話鋒一轉:

    “諸卿若實在喜歡小腳,就去西番、去漠北、去安南、去倭國找。”

    “那些人賤,把她們腳剁下來,送給你們珍藏,剁十萬人、百萬人、千萬人,朕也不心疼!”

    “隨你們開心!朕非但不干涉,還拍手叫好!”

    “但天朝的女人不準!朕之大明的女人不準裹腳!”

    “她們是天朝的女人,是朕的女兒!朕不許她們受罪!”

    “更不許纏足的陋習延續下去!有損天朝威名!”

    朱祁鈺語氣稍緩:“官宦人家,裹腳的能放開抓緊放開,裹成了的,趁早低嫁,別想著攀高枝兒了,以后去了婆家也是受氣,不如低嫁出去,挑個民戶嫁了,還能過過官小姐的癮!”

    “朕已經把京察標準告訴了爾等,爾等好自為之!”

    還敢說什么?

    皇帝要動刀子了,誰還敢試探皇帝底線?

    只能磕頭請罪。

    其實心里不屑一顧,有資格裹腳的是上流社會,民間女人裹什么腳?

    番外女子更不配了,看著倒胃口。

    胡濙卻眼睛一亮,看出來了,于謙回來之前,皇帝先發制人,敲打群臣,告訴他們:別以為于謙回來了,便有靠山了!

    于謙回來,朕還是皇帝!

    于謙也翻不起風浪,明白嗎?

    同時又松了口氣,皇帝沒殺兩個祭刀,算收斂性子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朱祁鈺道。

    “啟稟陛下,流民暫且安置完畢,臣將個中要事陳于奏章中,請圣目閱覽!”葉盛出班。

    石璞是聰明人,知道皇帝看重葉盛。

    所以把出頭的好機會,送給葉盛,算是和葉盛結個人情。

    呈上來,朱祁鈺沒看,放在御案上:“朕已經讓軍器局趕制一批農具出來,賜給流民,不用收錢。”

    葉盛翻個白眼,流民手里的銀子,都被您刮干了,有的還欠東廠印子錢,哪有油水讓您刮了?

    不過,皇帝肯賜流民農具,算是皇恩浩蕩了。

    “臣替流民謝陛下隆恩!”葉盛叩拜。

    朱祁鈺點點頭:“朝堂欠了諸卿數月俸祿,也一并發下去,都發現銀!不發寶鈔!”

    嘩!

    此言一出,朝堂議論紛紛,真給發錢?皇帝不摳兒了?

    “諸卿怎么用這種眼神看朕?”朱祁鈺訝異問道。

    “陛下,臣等家中尚能度日,這、這銀子還是賞賜有功之臣吧!”李賢小心翼翼道。

    百官都偷瞄著皇帝,大明皇帝最摳兒了,俸祿定得非常低,還經常發不出來!

    尤其是當今圣上,摳王之王。

    從他手里摳銀子,難上加難,這次究竟又要搞什么幺蛾子,為什么發錢?

    “哈哈哈,有功之臣要賞,諸卿俸祿也要發!”

    朱祁鈺笑道:“以后也不發寶鈔了,直接發現銀。”

    “朕本來想發銅錢的,內承運庫里銅錢堆積如山,實在是占地方,而且最近內帑有些進項,銀子放在倉庫里發霉,實在沒必要。”

    陛下,您凡爾賽了呀!

    百官心里苦呀,那都是我們的錢啊!

    “諸卿,朕有一個想法。”

    來了!

    皇帝絕對不會平白無故發錢的,就在這等著呢!

    “鈔法恐怕是推行不下去了,朝野上下心知肚明,以前內帑沒錢,朝堂只能強制推行鈔法,害得民怨四起。”

    “現在朕手頭寬裕了,說句難聽的,銀子在宮里都發霉了!”

    朱祁鈺飄飄然:“所以,朕打算廢除鈔法,將銀子作為主要貨幣,諸卿意下如何?”

    寶鈔早就名存實亡了,百姓不堪其苦,要不是官方強制推行寶鈔,列入大明律中,否則早就變成廢紙了。

    近些年,朝堂連最后一塊遮羞布都不要了,征稅開始要折色銀了。

    借著于謙大勝之威,朱祁鈺還想做一件大事!

    改革貨幣!

    用八百萬兩再賺一筆。

    “敢問陛下,陛下是徹底廢除鈔法?還是暫時廢除?”張鳳皺眉問。

    “徹底廢除,以白銀代替!”

    張鳳猶豫道:“陛下,您可知,國朝缺銀,如今市面上銀子多些,是市舶司的功勞。”

    “倘若對外貿易斷絕,再放棄鈔法,大明會立刻陷入錢荒。”

    “而且,民間鄉紳地主都有貯藏銀子的習慣,他們把銀子藏在自家豬圈,都不愿意拿出來花。”

    “微臣建議,可暫時棄用鈔法,暫不明旨廢除,一旦缺銀子的時候,再行鈔法。”

    張鳳建議可行。

    戶部右侍郎孟鑒出班,行禮后道:“陛下,臣以為,應該繼續行鈔銀并行之策,寶鈔雖然通脹,起碼朝堂仍在通行。”

    “一旦徹底放棄鈔法,想再撿起來用,微臣擔心,會引起民間反彈。”

    “不如先用現銀,暫且不廢鈔法,先這樣用著。”

    “臣贊同孟侍郎之建議。”戶部右侍郎呂原也表示贊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卢龙县| 天津市| 宿州市| 仪征市| 香港 | 怀柔区| 福州市| 南丹县| 宝山区| 宣威市| 巫山县| 嘉峪关市| 武汉市| 通海县| 普兰县| 缙云县| 大足县| 北海市| 疏附县| 阳城县| 穆棱市| 绥宁县| 会同县| 英山县| 屯昌县| 虹口区| 杭锦后旗| 江山市| 平乡县| 深水埗区| 陇西县| 巴南区| 上高县| 伊金霍洛旗| 南平市| 辽宁省| 鄂温| 达州市| 莆田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