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康熙的午膳, 是和大臣們一起用的。 阮酒酒有心想讓廚房再做幾道她們覺得味道格外好的菜, 送去康熙在行宮用膳的地方,也不能成行。 只有上位給下位賜菜的道理,怎能反過來。 但是,下午點心卻不在內, 阮酒酒讓廚房做了些蓮子百合紅棗銀耳羹, 送去了康熙議政的宮殿。 康熙喝的那份,用小盅單獨裝著。還有另外一大碗, 蓋著蓋子,配上十個小碗, 分給在長的大臣們。 阮酒酒不知和康熙一起商議政事的大臣們,到底有多少個。 但是, 能和康熙同在一屋, 定是天子近臣, 想也知不會多過十人。 阮酒酒揣測的不錯, 在議事殿里的大臣,統共只有五個。 大臣們看到膳房的人, 端來茶點,還以為是康熙吩咐的。 等來送銀耳羹的太監說明,他們才知是德妃娘娘關懷皇上。 至于他們,他們當然是順帶的。 康熙揭開擺在手肘邊茶幾上的小瓷盅蓋子, 紅色的紅棗和白色的百合、蓮子, 顏色點綴的很有食欲。 勺子在甜羹里攪動一圈, 紅棗的甜香味和冰糖的甜味兒, 勾人唾液分泌。 “德妃總是如此賢惠體貼,掛念朕的身體,生怕朕累著了。既然德妃特意讓人準備銀耳羹送到了, 就休息一會兒吧。吃完了甜羹,潤潤嗓子。說了這么久的話,朕也覺得口干舌燥,喉嚨不舒服了。”康熙捏了捏喉結,道。 大臣們聞弦知音,配合的好一番夸贊著德妃娘娘。 他們也確實心生感謝。 剛才,皇上差點兒就發火了。這一鍋的銀耳羹來得及時,甜甜的湯羹,澆滅了皇上心頭的火氣。 哪怕一會兒死灰復燃了,至少他們也得了喘息之機。 德妃娘娘,后宮濟世大善人!于百里之外,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聽聞德妃娘娘的弟弟,這回也隨行御駕。 他們看到了以后,一定得多指點幾句,幫助年輕人官路走的順利些。 反正,皇上就是愛幫扶自家人的性格。 德妃娘娘的寵愛如日中天,幾年不見頹勢,他們現在交好,比烏雅侍衛徹底起勢后親近,來的更合時宜。 雪中送炭,總是勝于錦上添花的。 一碗甜味適度,十分貼合康熙口味的銀耳羹,吃的康熙心平氣和。 雖然,望著坐在下首的大臣們,政見不合,康熙還是氣不打一處來。但是,捧著這銀耳羹,康熙的怒火還沒重新燒起來,就被甜味兒給覆蓋住澆滅了。 “枉你們讀了那么多圣賢書,嘴上說著為朕排憂解難,實際上還不如后宮一婦人,對朕貼心關心。朕看你們不如都回家去,學著穿針引線,換你們夫人上朝,給朕提點兒合心意的建議。”康熙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