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塊地居然要求1.6的容積率。占地六萬多,建成面積只有十萬平米,規(guī)模不夠大,還有限高,只能是12層以下小高層。想要用拉高拍低的設計思路,搞一部分大高層省出一些指標,剩下的做聯(lián)排別墅都是鐵定不夠的,逼著開發(fā)商蓋的都是小高層洋房那種樓型。 思來想去,稍微懂點地產(chǎn)的專家都建議目標客戶是剛來京市打拼的人,全設計成剛需小戶型一居二居為主,稍微高點的單價,但低總價快回款。 蓋成小高層兩年后交付的時候,五環(huán)起碼能修好了,周圍地鐵和公交總能通一條。剛需們年富力強白天去城里上班,也暫時不用考慮生孩子看病這種需求。等他們真有了孩子,接了老人來,奧運也開了,這一帶人氣聚攏起來,該有的配套估計也就紛紛開張營業(yè)了。 除了林若妍,在場另外五家公司基本都是這個想法,肯定要控制為低總價快銷。稍微考慮一些居住舒適度支撐高一點的單價,就會將房子蓋高一些,花園留大一些,不過戶型都不會做大。畢竟目標客群是剛在城市站穩(wěn)腳的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能負擔的房價也高不到哪里去,頂天了四五千塊一平米,總價在四十萬以內(nèi)。 要知道這周邊十年前蓋在四環(huán)邊,周圍百貨商場、影院、醫(yī)院配套齊的那種絕佳位置的高層央產(chǎn)房,單位賣給個人的時候也才三五萬一套,轉(zhuǎn)手倒賣成交價二三十萬而已。現(xiàn)在這塊地位置更偏遠,還幾年后才能住的小區(qū),配套啥都沒有,三四十萬一套房,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貴的離譜。 因此方玥當時的那種定位其實已經(jīng)將總價頂?shù)絼傂璧奶旎ò辶恕? 林若妍就像真的是看熱鬧的,其他五家前幾輪出價她一直沒參與,就笑咪咪看著。 直到轎子被抬到了五千九百萬,方玥咬牙加了一百萬,地款到達六千萬,遠高于底價的時候,另外四家公司都不敢跟了,再抬就有點太過分了。 主持人問道:“還有哪家出價么?如果不加價,就是玥明集團……” “等等!”林若妍舉起了手中的號碼牌說道,“我加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