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乾清宮,朝會。 朱棣關心了一下大項目的進度,便準備退朝。 然而正當此時,夏元吉卻突然出列。 “皇上,七天貿易已過兩日,番商們貨物沒有售賣出幾成,卻已經是引得天怒人怨。” “鄭和帶回來的那些淫巧之物,引得官民競相追逐,奢靡之風四起,世風日下,沉渣泛起,再不警醒世人,悔之晚矣啊!” 朱棣聞言眉頭一皺,并未接話。 然而黃淮同樣出列奏道:“皇上,秦淮河上的花船,雖說尚有歷史淵源,但數日之內有增無減,也是不爭的事實。” “有的官員伙同海外來使,公然出入青樓狎妓,他們不止損了自身清德,更是致國體于不顧,丟盡我大明朝的顏面!” “世風日下,泥沙俱起,清朗的秦淮河上,昏天黑地,狎妓之聲不絕于耳,良家婦女不敢上街,閨閣之女關窗閉戶,良善小民受此誘惑,竟也自甘墮落舉債買歡,鬧得是妻離子散、雞飛狗跳……這難道就是皇上所謂的盛世嗎?” 話音一落,大殿內鴉雀無聲。 夏元吉嘆氣道:“皇上,會同館的海外貢使不下千人,每日耗費的銀子不下前兩,他們樂不思蜀,歸程不定,長此以往下去朝廷不堪重負!” “再者一些海外使臣及番商,不守國禮,不知自重,日夜酗酒,敗我善俗,小洞不堵必釀大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啊皇上!” “臣斗膽稟奏皇上,趕緊打發他們回國吧!” “省去靡費,清理民風!” 朱棣一直靜靜地聽著,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然而楊士奇卻緊跟著走了出來,硬著頭皮爆了一個猛料。 “皇上,昨日大理寺緝拿了一名國子監貢生。” 朱棣一愣,冷聲問道:“又出了什么事兒?” 國子監祭酒胡儼出列,嘆氣道:“有一個叫柳如明的貢生,不思進學修德,反倒去了番貨貿易市場做起了買賣。” “他私購珍珠、珊瑚等番貨,被禮部官員發現當場拿下,交到了大理寺問罪!” 消息一出,滿朝嘩然。 一些文臣氣得面紅耳赤,議論紛紛。 楊士奇再次嘆道:“皇上惜才如命,國子監的貢生日常吃穿話費均由朝廷所出,他不愁吃不愁穿,竟然自甘墮落,做出這樣無恥的勾當,足見大明船隊帶回來的歪風邪氣,已經動搖我大明國本了啊皇上!” “混賬!” 朱棣怒了,將奏章狠狠摔在了地上。 原本他推行番貨折俸的政策,就是為了讓官員百姓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好處,從而無人再敢對這項國策加以置喙。 然而這政策推行了不到兩日,現在竟暴露出了一大堆的問題。 打開窗戶,蚊蠅撲面,踏入水里,泥沙泛起! 大明朝野現在可謂是一地雞毛! 但朱棣最憤怒的地方,卻是番貨根本就沒售賣出去幾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