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仲恭于是將欽宗的這封密信轉交給了完顏宗望,完顏宗望閱后竟然大喜,他對蕭仲恭道:“我們一直都沒能將大宋北方三鎮(zhèn)取到手里,但他們給我們貢銀二十萬兩,糧食二十萬擔,使我失去了再次攻打大宋的借口,如今有了這封信,豈不是讓我們憑空多出來出兵的口實嗎?” 于是金國積極準備攻宋,金太宗仍然以完顏宗翰作為西路軍元帥,完顏宗望為東陸軍元帥,兵分兩路進行攻宋!由于大宋邊境目前有近三十萬人馬作為防范,所以這次攻宋的準備時間稍微長了一點。 河北路宣撫使正是李綱,他在得到金兵正在集結準備的消息之后,迅速報與欽宗,欽宗聞訊大驚,朝堂之上炒作一團,投降派指責李綱等人窮兵黯武激怒金國,要求嚴厲處罰李綱等人,并與金國講和,但欽宗明白金國為什么要再次進攻,但悔之晚矣。 …… 杭州涌金門外,東南制置使官邸,蕭明接到了一封轉自西域阿立瑪的信件,聲稱西北缺鹽和茶葉,希望蕭明能夠組織商團大批量的向西北地區(qū)輸送此類貨物,蕭明寫信著薛炳昌負責西北貿易局負責解決。 但他調來最近一些關于日昌隆關于茶葉和食鹽買賣的賬簿看了一下,卻發(fā)覺很不對勁,于是叫來了蔣一敬,詢問他日昌隆為何無法大規(guī)模介入茶鹽的買賣當中來? 蔣一敬告訴他,茶葉還好說,各地茶農每一年的新茶上市之前,日昌隆專門有人進行收購,這些主要是針對于北地貿易的一部分,但最近幾年各地的茶市紛紛興起,東南幾地的茶葉紛紛被幾個大茶商壟斷,除了極品茶葉的上貢外,其余都在廣州港進行海外貿易。 而食鹽卻不一樣,歷朝歷代中央政府都是對鹽鐵實行專賣的,大宋這些年漸漸的取消了鐵器的專賣,但這個食鹽卻仍然是官府控制的官鹽買賣,仁宗時,朝廷放松了對官鹽買賣的監(jiān)管,大量的私鹽出現,食鹽的買賣利潤頓時是水漲船高,官府之內專門出現了鹽舉司用來平衡官鹽和私鹽的價格差距。 鹽業(yè)最多最發(fā)達的那幾年,整個運河之上,運鹽的駁船一艘接一艘的,但食鹽的買賣實在是有利可圖,官府將制鹽作坊內將鹽低價收上來,然后摻入泥沙等物,再高價去賣,由此獲取暴利,老百姓自然不傻,他們寧愿去買質好價優(yōu)的私鹽,官府已經收了無數私鹽販子的好處,對此根本不聞不問。 不但是是食鹽這一行,徽宗朝時,凡事官辦的各種作坊,實業(yè),全都存在這種現象,制糖、米業(yè)、茶葉等等都是這樣,沒有官方許可的私人買賣自然會被查抄充公,但這種事情卻是屢禁不止,官家賣不過私家,凡是官營的全部虧本,官吏們尸位素餐根本不作為,能貪就貪點,能撈就撈點,這就是現階段大宋官場的基本現象。 蕭明不管大宋官府的**到底是爛到何種程度了,食鹽是屬于非常暴力的行業(yè),日昌隆怎么可以不參與呢?現在的制鹽基本上還都是屬于手工制作,在日昌隆這中具備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操作的大商家面前,別人根本不具備任何競爭的優(yōu)勢。 古代制鹽業(yè)從最早的四川蜀地的井鹽到后來的海鹽,全都是使用燒煮的方式來制鹵的,這些鹽的的顏色發(fā)黑,結晶塊也不規(guī)則,甚至土腥味都很重,對于此蕭明立馬開始在浙江沿海尋找了一塊海岸,在這里建了一排廠房,決定利用當時未被污染的海水開展大規(guī)模制鹽。 首先是使用水泥建造幾個大型的儲水池,在修建海水渠道將海水引進來,這些東西全部都由蕭明和丁建鵬提供圖紙,而工匠們照圖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 蒸發(fā)池、調節(jié)板、結晶板、結晶池……名詞聽起來挺復雜,實際無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不過建設時的位置稍微要挑選一下,保證漲潮時能有足夠海水灌入水庫,而曬鹽灘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風暴影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