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2022年10月份開始,楓火集團旗下的楓火航天發射基地就進入了非常繁忙的天地運輸環節。 一共兩架楓運一號,每天安排了5趟天地往返任務,將地面已經準備好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建筑材料送上天去。 而后,在自動展開對接的基礎上,航天員半手工操作,讓“南天宮”計劃進入了實施階段。 在江成已經建設好的太空工廠基地的基礎上,華國高層選擇從東邊300米開始,建設“南天宮”建設項目部,里面以航天員為主,一并運送經過了航天訓練的項目施工工程師。 預計在天上常駐的施工人員就會超過100余人。 章揚是一名華國電視臺的記者,今天她來到了華國航天發射中心,采訪“南天宮”計劃實施情況。 之所以會來記者,那是因為在外網已經有不少人在對華國突然來的大規模天地運輸場次,以及在太空上的大場面建設動作,讓其他感覺到了不安。 不僅如此,在例行記者會議之上,不少國外記者進行了發難,要求提供一個說法。 因此,華國高層考慮再三,這個大行動反正也沒辦法保密,干脆就大大方方地報道出來。 讓國外那些不良媒體和惡心勢力睜著眼看看,華國是怎么建設天空之城的。 當然,整個采訪過程中,該保密的東西也要保密。 此時的她正在采訪總經理鄧連。 “南天宮計劃,是一個極致浪漫的建設計劃,這承載著屬于華國人的文化核心內涵,那么到底,什么是南天宮計劃呢?” 鄧連在鏡頭下,陪著章揚在長長的廊道走著。 “南天宮計劃,是我們國家最近提出來的一個計劃構想,那就是在十到十五年之間,在太空上建設一座小型城市,預計能夠容納市民10萬人,主要用于發展太空工業,也做為我們在太空的一個中轉城市。” 章揚有些好奇地問,“10萬人的城市在天上,那如何保障他們的生活需求呢?” “我們在上面,會有整套的生命循環系統,包括氧氣制備循環、水循環,同時會建設太空菜地、太空養殖,讓南天宮居住的市民可以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雖然是錄制,但作為擁有強大記憶能力的鄧連來說,說起來一點兒也不緊張,鏡頭感也把握得很好,基本都是一遍過。 “那電力如何保障呢?” “在前期,我們會有光伏發電,如果未來對電力的需求還會增大,我們計劃在太空建設一座小型的核聚變發電站。” 章揚露著微笑,“那我們普通人,是否有機會上南天宮居住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