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每每設計到了瓶頸的時候,就會思考,偌大的地球保護著我們,也限制著我們無法很好地外出。”鄭墨說道,“倘若有一天,我們人類能夠研究出不依托于化石能源的強大發動機,讓飛行器可以在任何星球,輕松起落,那該有多好啊!” 江成嘴角微微一揚,“無論是液氫還是油煤發動機,雖然用得平常,但比沖太低了。我想我們自己的研究部門,應該從等離子發動機這個方向出發。” “等離子體發動機,現在有些國家也研究了,但問題是,這東西產生的推力太小了,只適合在太空中推動飛行器,并不適合推進我們的火箭,或是運載器。”鄭墨搖搖頭。 “所以我們的研究,永無止境啊。”江成感慨說道。 不過,在目前這個階段,江成雖然會去研究,但也明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找到更好辦法,在此之前,先把自己的太空工廠建好,這才是正道。 等到往后工廠建好了,一些新的技術和創造,也許能夠更好研制出來。 將這個發動機的事情記在心頭之后,江成繼續留在了楓火航天公司,共同完善即將發射的第一顆衛星內部的相關芯片和系統。 屆時江成需要這個衛星,幫助自己時刻掌握運載器的飛行姿態和位置信息。 否則,自己發射的東西,成功了沒有,都沒有個聯絡員來向自己報告。 而且這顆衛星,對江成來說,也是一個實驗,如果運載器中的人工智能操作,可以完美地實現自己的發射任務,那么未來的載人發射,會有更大的把握。 屆時很多操作,都不需要地面進行,有“小楓”控制著,到什么情況時可以啟動發動機,推力計算并控制燃燒等等。 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控制。 小楓可能還是第一次,但多來回射上幾次,就會有經驗了。 等到11月份的時候,衛星已經全面準備好來。 發射中心的模型機也試射了幾次,基本達到了要求。 江成于是把第一次的運載器實驗發射任務,定在了11月11日,如果實驗順利,那么在運載器返回檢修之后,11月底,就將發射楓火第一顆衛星,“楓信一號”。 2020年,楓火集團的航天夢想,正式起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