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買了羅氏鹵菜的幾個婦人,頓時圍住她的攤子,嚷嚷著要退貨。 原先也想買便宜貨的才明白過來,又跑回董梅的攤位,見擺著的碗里還有試吃的肥腸,不禁又扎了幾下竹簽子。 “好吃!” “那是肯定的,沒見對面的人吵著要退貨嗎?” 攤位前的人聊著事,姐妹兩手腳麻利地分鹵菜,收銀錢,臉上掛著笑,卻不道對面的閑話。 “丫頭,對面跟你們是一家子么?”有人忍不住好奇起來,菜色看起來一樣,定是熟人。 姐妹兩笑笑不語。 “嫂子,對面那是我相公的后娘。”董梅只簡單說一句。 這句話可夠她們發(fā)揮想象的了,不是說世上沒有好后娘,但是大部分人見到的都是惡毒的后娘。 嘖嘖嘖,怪不得說話那么難聽,倒是這婦人看起來斯斯文文,孩子也甚是乖巧,這會子大家都冷靜下來,明眼人也能瞧個大概。 剛才她們想著買點(diǎn)便宜貨,被羅氏蒙騙了。 此時羅氏婆媳還被圍著,死活不退貨,到了她兜里的銀錢哪有還回去的道理。 看熱鬧的人也多,別管是賣貨還是采買的,都聽著各方說辭。 “吵吵干什?”一粗狂的聲音想起,人群后面來了兩位巡街的衙役,手里還拿著棍子。 每當(dāng)趕場的日子,衙門會派遣兩三位衙役看一下場子,此處也是為了方便各處村民賣點(diǎn)貨物,貼補(bǔ)家用,倒不用交稅。所以有的山里頭的農(nóng)人,走上兩個多時辰就為了能換幾個現(xiàn)錢。 見到衙役的羅氏立刻閉嘴,心虛臉發(fā)白,錢氏還能冷靜地把事情說了個大概。 問題的癥結(jié)就在,試吃的婦人誤以為兩邊的鹵菜是一家的,而羅氏這邊只也說是一家子。 這下扯出了董梅母女,兩衙役就來到董梅攤位前,盡管他們聞著香味也想試吃,但還是先處理眼下的糾紛。 “姐姐,怎么辦,衙役朝咱們來了,會不會有事啊?”梅娘發(fā)出顫抖的聲音,看看自己的女兒,擔(dān)心得很。 “差爺,對面的人確是我相公的后娘,我們是分了家的,我的茅臺鹵菜是我們搬進(jìn)破茅屋后琢磨出來的,所以才得此名。”董梅一邊攪動瓦罐里的肥腸,說了許久,免得粘鍋了。 兩衙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