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法國人在德國南部的推進起初非常順利,除了在邊防的檢查站遭遇了輕微的抵抗之后,他們沒有付出多大傷亡就攻克了許多邊境的地區。 如此迅速的推進速度要歸功于法軍基層軍官的主觀能動性。 本來按照法國傳統的作戰理念,各個部隊應該在等待炮火準備完成以后再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發動進攻。 不過當法軍炮兵對預定計劃中的“興登堡防線”進行狂轟濫炸后,派出去偵察的士兵驚訝地發現所謂的“興登堡防線”上一個德國士兵也沒有,甚至“興登堡防線”本身也是殘破不堪。 這不是因為法國人的炮火多么猛烈,而是德國人根本沒有修補他們在一戰時留下的老古董。 事實上,國防軍要去重新修建的“興登堡防線”并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補,而是將它們向后延伸了五十公里。 一來是為了給彈性防御提供更多的戰術空間,二來也是因為原有的“興登堡防線”法國人可太熟悉了,知道應該從哪里發動進攻更容易。 但是驕傲的法國人可不會在意這一點,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藐視一切的對手,世界最強陸軍可不是吹的。 所以他們把邊境上被國防軍放棄的陣地視作了德國怯戰的證明,所有基層的指揮官,包括各級師長,都認為建功立業的時機到了。 他們不顧上級要求的按部就班地指示,紛紛要求自己的部隊發起全面的進攻,法軍迅速推進了十幾公里。 不要小看這個距離,雖然在二戰中推進幾十公里對于裝甲部隊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是對于依靠兩條腿走路的步兵,作戰區域還是在山地,這種進軍速度已經是極快的了,至少用一戰的思維來看待確實是這樣。 法軍攻占了邊境城市巴塞爾和居騰巴赫,并且沒有遭到任何抵抗,這個消息被隨軍記者迅速地傳到了大本營。 指揮部里的人員無不歡欣鼓舞,他們認為這次的軍事冒險已經成功了,德國人根本沒有勇氣抵抗。 當開戰1小時22分后,法軍占領了法德邊境一座叫“柏林”的小鎮后,法國人的自信到達了頂峰。 或許是有意為之,一個謠言開始在法軍中流傳,那就是法軍已經占領了柏林,德國馬上就會投降了。 各級師長開始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上級,令人震驚的是,最高軍事委員會真的相信了這個消息。 因為當時杜美羅總統就在那里,他完全不覺得依靠步兵1小時22分鐘走到柏林有什么不對。 反正在他看來,前線既然敢傳遞這樣的消息,那么他就敢信。 于是他把這個情報透露給了法國政府的御用媒體《費加羅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