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樂山此時剛下過一陣雷陣雨,天上是成團的烏云,空氣中則是蒙蒙細雨。 但就在他剛出水面,暢快呼吸之時,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還是為了慶賀他結成金丹,成就駐世圣人,天地間居然齊齊云歇雨收。 刺目的金光劃過天幕,王一一轉頭,就看見令自己心神搖動的一幕。 只見一尊七八十米高的摩巖石佛,足踏大江,雙手撫膝,神勢肅穆,臨江危坐。 它眉眼低垂,面容慈悲,似乎正低頭對著浮出水面的王一微笑。 恰巧此刻天光放晴,一輪彩虹于巨佛腦后升起,化為五彩光輪,顯出一種非同一般的神圣與威嚴。 就在此時,他體內一直隱隱作怪,不肯懾服的龍虎二氣突然一跳。又加上正逢此時水位尚淺,剛到佛足之處,王一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地攀了上去。 當他走到近前,微微抬頭,一人一佛四目相對。那神圣廣大的佛祖似乎穿過幾千年時空,開始與他坐而論道。 在王一的眼里,就見一處寶光四溢之地,仙樂漫天之處,一株寶石化作,神光熠熠的菩提樹下,一位身著白色袈裟,大耳垂肩,喜眉樂眼,笑口盈人,憨態可掬的僧人正對他微微頷首,口中輕呼一聲:“善!” 一聲善,天遂降下五色祥瑞,地也涌出靈芝仙泉。無窮的偉力令王一深深折服,不自覺趺跏而坐,以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無師自通般捏了一個降魔印,以示降伏魔眾。 相傳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后來釋迦即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已經修成佛道,終于使魔王懼伏。因此此印相稱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觸地,所以又稱為觸地印。 王一今日以此為證,便是預示也要以佛法廣大,來降伏阻礙修行的魔怪,而這魔非凡魔,乃是體內作亂的兇龍孽虎。 正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修行的最高境界便是‘降龍伏虎’。 道書有云:“大道以金丹為用,烹烏煉兔,降龍伏虎,體天法象,以時易日,而奪天地之造化,亦如日月之合璧,所以長生不死?!? 近代有位王鳳儀先生,他對“降龍伏虎”就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 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王一心田一照,便迎了佛祖于自身內景神宮之中。那龍虎自覺占了寶地,哪里能容得下其他神圣。于是一龍張口咬來,一虎猛然撲來。 那佛祖卻不動怒,拈花一笑,口中念了一聲:“嗡吽班雜咕嚕叭嘛悉地吽!” 一時間天地反復,山河欲崩??耧L化為天鎖,鎖住兇龍。草木變作地牢,困住孽虎。而后便有天雷打它,地火燒它,陰風吹它。竟是把《西游記》里齊天大圣所經三災都給經歷了一遍。而它們受一遍,便等于王一也受了一遍。自此毀去了凡胎,成就超凡。 “善!” 佛祖點頭贊許,巨手一合,那龍虎便如兩只小蟲,被他捏在手中。而后輕輕一按,按在金丹之上,只見丹田那顆金丹之上,立刻便多了一龍一虎兩道紋路,精妙玄奧之極。 王一此時只覺內心生出無限歡喜,忍不住低頭誠心念道:“禮贊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善!” 佛祖點頭微笑,伸出手,輕輕摩挲著王一的頭頂,王一頭頂三千煩惱絲便已經隨風吹落。 此時天色放晴,游人又紛紛開始到大佛處游玩。只是今天他們發現樂山大佛佛膝處卻盤坐了一個怪人。 這人赤足光頭,衣衫襤褸,手結法印,面目慈悲。但是渾身卻潔凈異常,散發異香。好像坐下的不是石頭,而是蓮花,散發著難言的佛韻,令人心生向往。 落日西沉,空中水汽蒸騰,居然也在那人身后形成了一道虹光,好似菩薩背后的璀璨的光輪。 而在其身邊一道石縫處內,也似乎有一顆種子被小雨滋潤,長出一株花苞,短短幾分鐘就綻放成一朵絢麗的花朵,給佛韻之中更增添了許多生命的意趣。 眾人看的驚奇,紛紛打算掏出手機拍照。但就在此時,王一卻突然醒來,伸了個懶腰,好似醍醐灌頂,哈哈一笑,口宣了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這佛號一響,天空便似響起一陣悶雷,驚的眾人連忙捂住了耳朵。等到聲音散去,大家松開耳朵,卻哪里還有王一的身影,只有白云悠悠,碧空如洗。 甚至所有人還發現自己好像出現了片刻的失神,連記憶都出現了缺失,連有沒有王一這個人似乎都已經沒有了印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