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非是兄長嫂嫂有虧待于我,實則是小弟與兄長非一路人也。” “那高俅陷害,王太尉賣乖的鳥氣,兄長能忍耐的下,小弟卻忍不下。”當日徐寧出大理寺,徐娘子自然在家好生置辦了一桌酒席,于夫君洗塵接風。酒桌上,徐寧始向湯隆道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封讓湯隆帶著賽唐猊去求王太尉府上的信,固然是出自徐寧之手,卻也是被人提醒,更是因此才得以走通門路,將信傳遞出去。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高俅欠王太尉一個人情。而他徐寧之所以遭災,那是因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這般憋屈之事,湯隆聽得后,叫他如何能忍耐?當即就破口大罵,高俅小人,王駙馬無恥,趙家天子有眼無珠。唬的徐寧連忙勸止。但也就是那時候起,湯隆就生出了離去之心。 徐寧聽了面色一陣青白,最終卻無奈的嘆了口氣。他如何不知道自家表弟秉性,與他端的不是一路也。“賢弟既然要去,哥哥也不阻攔,省的傷了我們兄弟情分。但為兄卻要問你一句,如今這天寒地凍的,你要去哪里安身立命?” 徐寧這段日子已經明白了湯隆性格,聽湯隆這么一說,語氣堅定,心中就斷定了七八分,他必然已經瞅準了去處。 “小弟自然不會瞞于兄長。我要去那處,就是距離濮州不遠的濟州梁山泊。” “小弟當初有眼不識泰山,憑白受了陸虞侯的恩義,卻錯過了與陸虞侯相認。這些日子里心中甚是懊悔。” “如今陸虞侯在梁山泊做下了好大事,‘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八字更是叫湯隆喜歡,正要去投奔山寨,共聚大義。便是做一嘍啰,牽馬墜蹬,也是甘愿。” 湯隆說的話直叫徐寧氣的滿面通紅,可湯隆半分不怕,依舊道:“今后兄長是官,小弟是賊。陣仗上遇的,兄長本事高強,自來取小弟性命便是。如不義氣,便就現下拿小弟去吃官司即可。” “混賬東西。你我兄弟,我如何會去拿你?”徐寧直要揚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