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6章老子的生平事跡-《歷代王朝更迭》


    第(3/3)頁

    《道德經》中的理論除了被用于治國和修身,還被廣泛運用于兵法甚至中國武術。說《老子》是太極思想的源頭其實不是很確切,老子吸收了《易》的陰陽理論,結合自己對宇宙的理解和參悟,書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本褪蔷唧w的有關宇宙萬物起源的陰陽理論。

    而在兵法、武學中引用陰陽理論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慣例,不僅武學中運用到《老子》,在兵家理論中也深受《老子》的影響。中國古代的兵家論著最有名的要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了,然而,《孫子兵法》中的很多兵家理論也可看出老子的道家理論的影子來,比如“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其中蘊含的虛實相生相克的道理,與老子的陰陽相生相克的原理如出一轍。

    因此說,《老子》一書對歷代的武學家、兵家都有很大影響,甚至有人說《老子》就是一部兵書。那么,《老子》這部書中究竟闡述了怎樣的兵家理論呢?《老子》第三十六章講道:“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一章講到得與失、興與廢、強與弱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包含了兵法中的基本理論,就是弱兵遇強軍時,應采取什么樣的應對之策以化解自身危機。

    當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時候,要如何保存自身,甚至反敗為勝呢?老子給予了明確的回答,就是“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這也是“大道無形”的另一種闡述,即當對手想找到自己的弱點時,卻連個人影都摸不著,自己根本就不肯暴露在對手面前,那么自己的缺點也就不會被對手知曉,更枉論對手如何出擊了。

    所以,盡管老子一生沒有帶兵打過仗,《老子》一書中也沒有明確提及任何作戰理論,但是《道德經》中闡述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基本原理,它的哲學思想適用于任何領域中。

    從16世紀開始,《道德經》就陸續被翻譯成了德文、英文、日文、拉丁文、法文等各國文字出版發行。迄今為止,《道德經》的外文譯本已經有了一千多種。

    多年以來,《道德經》不僅對日韓等亞洲國家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甚至對于近現代的許多西方文學家、哲學家也影響頗深,其中就包括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等人。直到今天,《道德經》仍然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82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