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章寒食節習俗的來源-《歷代王朝更迭》


    第(3/3)頁

    晉文公再次大賞跟隨他流亡的大臣,讓他們替自己守護晉國。見到當初的一眾隨從之臣都得到了賞賜,享受了榮華富貴,曾經監守自盜,偷了晉文公所有財產逃走的頭須也回來見晉文公求官。晉文公記恨他當初的背叛害得自己差點餓死在衛國的郊外,因此很不愿意見他,但如果貿然拒絕,又擔心此事傳揚出去寒了一眾從臣之心。于是晉文公派人去告訴他自己正在洗頭,不方便戴好冠帶接見他。

    頭須聽了以后靈機一動便請人回稟晉文公:“洗頭的時候頭朝下,心也反了過來,不見我自然是應當的。當初國君流亡在外,留在晉國之臣是為國君守護社稷,追隨國君在外的是牽馬墜蹬的仆從,國君又何苦獨獨怪罪留下來的人呢?您身為國君而仇視我一個普通人,恐怕擔心憂懼之人會很多。”

    晉文公聽到頭須暗暗指責自己忘恩負義,甚至將自己厭惡他的個人情緒,上升到了國君仇視所有當初沒有追隨自己流亡的大臣這樣的群體對立,擔心這樣的言論傳揚出去會動搖人心,于是只好接見了頭須。見到晉文公以后,頭須告訴晉文公自己當初帶了所有的財產離開,其實并不是背叛他,而是用這些錢財到各國去結納權貴,為他尋求援助。晉文公聽了雖然仍然對頭須十分不滿,但也不得不就勢封賞了頭須。

    后來一位當初追隨晉文公的仆從壺叔聽說頭須這樣在危難之中背叛主人,將重耳推入絕境之人竟然也能得到封賞,而自己卻始終沒有得到封賞,于是心中憤憤不平。他找到晉文公問:“您回國以后已經三次賞賜群臣,卻始終沒有賞賜臣,請問臣有何得罪之處嗎?”

    晉文公賞賜了頭須已經十分不滿,現在見一個區區仆從也來請賞,于是冷冷地說:“那些以仁義引導我、以德惠勸諫我的大臣們,我以上等的賞賜封賞他們;那些殫精竭慮輔佐我,用行動幫助我回國即位的大臣們,我用第二等的賞賜封賞他們;那些為我冒生命危險沖鋒陷陣的大臣們,我用第三等的賞賜封賞他們;如果只是努力地侍奉我,卻對于我改正缺點毫無助益的大臣們,我用下等的賞賜封賞他們。所以我雖然三次大賞群臣,卻至今沒有封賞你。”

    由于介子推已經退隱,所以并沒有在歷次的大賞群臣中得到封賞,他自己也不屑像壺叔和頭須那樣去求賞求封。介子推對他的母親說:“當年晉獻公有九個兒子,活到現在的只有當今國君。惠公、懷公不能安撫人心,被國內諸臣和各國諸侯所厭棄。承受上天之命主持晉國社稷的除了國君還能有誰呢?國君即位,實在是上天的庇佑,而這些人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偷別人的錢財,尚且要被人指責為盜賊,何況將上天的功勛據為己有呢?群臣將罪行認作是義舉,國君也因為他們的奸詐之行賜予獎賞,這樣的國家,實在難以住下去了。”

    介子推的母親說:“你為何不去求見國君?否則你死之后,誰人能夠明白你?”介子推說:“知道那樣做是錯的還要去效仿,就錯得更厲害了,我不能與那種人同流合污。”他的母親又說:“那你至少讓國君了解你的想法。”介子推說:“去表明心跡就像是在身上畫花紋,我要隱居起來了,又何必在身上畫花紋呢?那是追求顯達的做法。”于是介子推就帶著他的母親隱居了起來,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后來有人同情介子推的遭遇,更佩服他的高潔,便寫了一封信掛在宮門上:“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所見處所。”晉文公見到以后,說:“這是在說介子推了,我當時憂慮王室,沒有來得及封賞他。”于是命人去傳召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此時已經隱居到了綿上山中,于是晉文公便將綿上山劃給了介子推做封地,取名為介山,并且說:“以記吾過,且旌善人。”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介子推隱居之后,晉文公親自到綿上山去請他出山,誰知介子推堅決不肯。于是有人建議晉文公放火焚燒綿上山,用大火將介子推逼出來,不知出于何種心理,晉文公竟然同意了這個用火攻來“請”人出山的主意,果然派人放火燒山。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倔強的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后來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已經被燒死在山中了。

    晉文公對自己愚蠢的行為害死了介子推感到十分后悔,于是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且下令以后每年的介子推忌日禁止生活,人們只能食用冷的食物,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就是后來的寒食節。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733.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