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才中魁首---文中牡丹-《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唐人劉長卿作了首七律,名叫《長沙過賈誼宅》,既表達對賈誼遭遇的同情,也表達對自身遭遇的憐惜: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賈誼是洛陽人。洛陽牡丹天下一絕,洛陽才子也是天下一絕,賈誼是杰出代表。在漢文帝年間,賈誼是才中魁首,文中牡丹。兩千多年后的今天,賈誼還是才中大才,文中豪文。后人如此推許賈誼,除了他才高外,他的遭遇也是一大原因。賈誼的遭遇,是大才子遭遇的縮影。
年方十八的賈誼就以背誦《詩》《書》,撰寫文章而聞名洛陽,《過秦論》無人不知。河南郡守吳公聽說賈誼才高,招賈誼于門下,對賈誼寵愛有加。賈誼在吳公處過了幾年大展才華的好日子,然而,天才的日子注定越過越難,除非天才退化為庸才。
光大漢室,造福于民,這是劉恒發(fā)下的宏愿。剛登基,劉恒聽說河南政治清明,百姓富足,于是提拔吳公為廷尉。吳公惜才愛才,舉薦賈誼,劉恒便封賈誼為博士。
于是,賈誼二十出頭便進入了朝廷。此后,每當(dāng)議論朝中事務(wù),別人總是默不作聲,賈誼卻滔滔不絕。賈誼的每一句話都針鋒刺骨,常常道出朝臣們想說卻又說不出的意見,其中包括木訥的周勃,有勇無謀的灌嬰。賈誼才高如此,劉恒極為賞識,一年多后,破格提為太中大夫。
被破格提拔后,賈誼很高興,默默立志要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起初,賈誼只是在朝廷上議論政治,現(xiàn)在,他想要做實事,改革內(nèi)政。賈誼認為,大漢建都已經(jīng)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政通人和,局勢穩(wěn)定,是時候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fēng)格了。
賈誼通曉《詩》《書》,對朝臣服飾、禮樂等儒家的那一套都懂。賈誼根據(jù)“五德之運”,推算擬定:漢朝應(yīng)該崇尚黃色,數(shù)字用五,官員的稱謂都得依此更改。
改動一人事小,簡單易行,要改動整個國家,就不單單是繁瑣無比,耗資也頗大。劉恒是個節(jié)儉的人,他連皇宮諸人的衣服都舍不得更換,自然不愿意費心更改這些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所以,劉恒沒通過賈誼的提議。劉恒節(jié)儉,的確是好事,但他對百姓的好只是小恩小惠,他并沒有將這種好延長、擴大,在這件事上,他顯然沒有長遠地看待。
這個建議不行,賈誼又提了一個——更改國家法令,讓列侯們回封國養(yǎng)老。老臣回封地,能削減長安開支,又能驅(qū)逐不喜歡的功臣,劉恒何樂而不為?于是,劉恒讓周勃帶頭回封國。
回封地養(yǎng)老就等于退休,漢朝沒有這個規(guī)矩。賈誼被破格提拔,老臣們本已憤憤不平,現(xiàn)在賈誼又想驅(qū)逐他們,怎能咽下這口氣。周勃、灌嬰、馮敬等老臣預(yù)謀伺機報復(fù)。
賈誼改革內(nèi)政,精明能干,劉恒想提拔賈誼位列公卿,此時賈誼二十六歲。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太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公卿食祿二千石,是漢朝高官。老臣們聽此追封,個個心生怨恨。于是周勃、灌嬰等老臣聯(lián)名上書:“這個洛陽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專欲擅權(quán),只會壞事。”呂雉擅權(quán)的凄厲回聲還飄蕩在大漢朝堂,一提擅權(quán),劉氏子弟無人不驚,何況是文弱的劉恒。
劉恒知道擅權(quán)之禍,也害怕。自此,劉恒日漸疏遠賈誼,最后左遷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志丹县|
怀安县|
聂拉木县|
尼木县|
瓮安县|
钟祥市|
长武县|
乌拉特后旗|
东明县|
上杭县|
安徽省|
凤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阿鲁科尔沁旗|
九龙县|
静海县|
霍林郭勒市|
长岛县|
革吉县|
金秀|
松阳县|
若尔盖县|
海原县|
格尔木市|
墨江|
基隆市|
保亭|
沧州市|
天峻县|
通江县|
聂拉木县|
应城市|
吉木乃县|
陇南市|
民权县|
永嘉县|
陕西省|
高密市|
浪卡子县|
扬州市|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