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洪武二十五年李存率軍西征開始,李標雖然頭頂上頂著的依然是大乾王朝皇太子的名頭,但實際上,無論是大乾王朝的本土的政權,還是大乾王朝的本土的軍權,亦或是大乾王朝本土的財權,全都在李標的手上,所以說李標此時已經是大乾王朝本土的皇帝都絲毫不為過。
更何況,李存雖然因為要維系大乾王朝的本土與大乾王朝的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聯系還沒有將自己的大乾王朝皇帝之位正式傳給李標,但實際上李存已經不怎么管大乾王朝本土的事了。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李存就跟大乾王朝本土徹底斷了聯系。
事實上,每年李存都會給大乾朝廷送去大量的財政收入,同時,李存也會從大乾王朝本土要走大量的戰馬、武器裝備、糧草輜重,還有火車、鐵軌、各種各樣的物資等等。
雖然這其中并沒有明確的買賣關系,但這其實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軍工復合體,為大乾王朝的本土創造了一筆非常可觀的財政收入,也為大乾王朝本土創造了無數就業崗位,大大促進了大乾王朝本土的發展。
關鍵,李存將所有繳獲的三成給了大乾朝廷,這錢肯定要遠遠多于大乾王朝本土給前線提供的戰馬、武器裝備、糧草輜重,還有火車、鐵軌、各種各樣的物資的價值。
這也就使得,大乾王朝的本土很少有人對李存西征抱有微詞。
更為關鍵的是,李存每征服一個地方,都至少會做兩件事:
一個是強令該地改用大乾王朝的文字,也就是漢字。
另一個則是強令該地必須使用大乾王朝的紙幣充當貨幣。
有識之士無不明白,前者可以大大推廣漢人的文化,讓全世界都對大乾王朝有歸屬感、有認同感、有崇拜感,進而接受大乾朝廷的統治。
而后者,不需多言,只看后世某漂亮國靠著其國貨幣是國際結算貨幣所干的那些事,就知道這對于掌握大乾王朝的紙幣的發行權的大乾朝廷而言有多么巨大的好處了。
就更別提,李存用鐵路將亞、非、歐三州全都連接上以后,大乾王朝本土的物品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賣往全世界賺取巨大的利潤了。
所以說,雖然李存西征更多的是為李存的其他兒子打江山,但對于大乾王朝本土也是有著絕對巨大的好處的。
再加上李存給漢人帶來的巨大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這也就使得,李存的西征得到了大乾王朝本土主流社會的大力歌頌和大力支持。
對此,李標也經常感慨:“父皇生來便非池中物,碎遼滅宋戡金踐夏,蕩平四域,師行百萬里,猶出入戶闥之內,世間未嘗有也。天將大九州而一中外,使父皇抉其藩、躪其途,以窮其兵力之所及,雖謂華、夷之大同,四海內外,殊方異類,盡為帝土,亙古所無。”
李標知道,他跟他那太過耀眼的父皇永遠都無法相提并論。
但李標并沒有因此而氣餒,更沒有自暴自棄。
李標想得很清楚,古往今來,那么多皇帝霸主,但是卻只有他父皇一人能征服全世界,這樣的人,別說他比不了,任何人都比不了。
不過,雖然李標清楚這一切,但這并不意味著李標要一輩子都活在他父皇的陰影里。
恰恰相反,李標覺得,他父皇既然將這么輝煌的舞臺傳給他了,他無論如何都要綻放出一抹屬于他李標的光彩。
與此同時,李標也無比清楚,他的才智遠遠不如他父皇,所以他絕不能去更改他父皇制定的那些國策,不僅如此,他還要大力推行他父皇制定的那些國策。
但話又回來說,這并不意味著,李標就甘心他自己這一生碌碌無為,只能當一個守城之君。
有點繞。
簡而言之就是,李標覺得,他在發展好他父皇制定好的那些國策的同時,還要有他自己的主張。
于是,在李標的主持下,許多極具創意的作法,開始引入大乾王朝的本土,大乾王朝本土的歷史真的掀開了新的一頁。
而李標的第一個主張就是,人才首位晉升制度,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李標不看出身,不看父輩是誰,不看是哪個世家大族出來的,唯才提拔。
受惠于李標主張的人才首位晉升制度,大乾王朝的本土沒有因為皇帝從李存換成了李標,就出現人才匱乏的情況,相反,很多李存這個掛逼都沒有挖掘出來的人才卻被李標給挖掘了出來。
而這還只是李標的一個成就,并且還不是最大的那個成就。
李標最大的那個成就就是,他將李存都沒有信心做好的一件事給做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