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臻這樣子,讓劉協很是下不來臺,如果董承還在的話,大概會當殿怒斥徐臻幾句,忤逆犯上,不尊天子。 可惜,他已經不在了。 楊彪和身邊的大長秋都不敢開口,內外殿衛也都是徐臻舊部,當年他是親自帶過這些武藝精湛的衛士,令他們敬佩不已的。 是以堂上也沒人能再呵斥一聲。 從大殿出來,徐臻環顧了一眼整個朝堂附近的建筑,皇城更加壯闊富麗,有了當年洛陽之感。 不過所在之城,卻遠遠不及十分之一,等北方全部安定,再有幾十年之功,可能才會恢復,如此看來,目光應當更為長遠。 曹昂和徐臻一起下階梯,兩人也都是背著手閑庭信步一般。 其余漢室官吏都是避之不及,直接了當的離去,不和兩人并排而走,一是他們地位太高,二是徐臻在這里縱典韋行兇打過董承,曹操殺過董承及數名高官叛黨,有陰影,三則是私底下也忍不住要互相搭伴而走一吐為快,畢竟殿上徐臻的確是不把天子當回事。 想當初,和徐臻差不多有名氣的外姓屬臣里,那位劉皇叔便也是名聲不低,見了天子三叩九拜,做足了模樣。 哪里是徐臻這樣隨意而為隨性而言,一言一語根本就是吃定了天子下不出責罰的令書來。 “兄長為何不肯去,子脩估計天子也沒什么好說的,應當是在這里煩悶了?!? 徐臻頓時輕松大笑,“不去不去,若是以前可能就去了,但是現在思緒通達了就明白一件事,不點入水,膚無沾濕。我半點和漢室公卿湊在一起的想法都沒有,何苦去落人口實,若是去了,即便什么事都沒有,也要有流言傳出來,但是天子所命又不敢不從……” 他說到這忽然停頓了一下,思索片刻后臉上重現笑意,對曹昂輕松的道:“這樣吧!我讓軍中偏將之上的人,每日入宮給陛下說說前因后果,等主公回來了,又接著換一批人給他說,子脩你安排一下。” “好,好……” 曹昂輕輕咋舌,想了想哭笑不得起來,心想這是要氣死天子,表面上是滿足了他的愿望,可重點又不是聽戰事軍情,而是請兄長陪同。 但摘開的確是好事,免得進出多了被人懷疑逐漸走向漢室諸公,惹了父親生疑。 “這個少府……我也不想要,”徐臻摸了摸下巴,沉思著說道:“少府為中二千石,屬司空所部,日后在許昌駐留會更久,我不自在?!? “還是回揚州去,以淮南一部,九江郡為本吧。” 那地方要好好準備,四通八達、河流居多,易于養兵富民,而北達徐州,東去江東,路途都不算遙遠。 “以兄長之能去做個州牧都夠了,不如將揚州刺史也一并給兄長算了。” “不要,除非真的是州牧。” 開玩笑,刺史一下要少一千二百多石俸祿,這不是害人? “典韋軍中功勞巨甚,”徐臻不再和他糾纏這個話題,轉而變得面色凝重,“此戰,他損傷較大,戰馬折損太多,而且麾下兄弟都奮勇作戰立下汗馬功勞,此時子脩也需安置妥當,否則失了軍心民心?!? “喏,此事子脩一定秉公辦理,命尚書令當即下請功表,發放錢糧撫恤于民,至于忠武侯那里……轉封為縣侯吧……而后我自己麾下有良馬千匹,送入忠武侯軍中,再賞萬金、賜帛錦三千匹?!? “供軍中可調配?!? 徐臻拍了拍他的肩膀,看著曹昂那一張儒雅中略帶堂正威嚴風范的臉,發現這小子也慢慢的留起了胡須。 “兄長,不為自己求點什么?”曹昂背手挺胸而前,應當是駐守在許都這么久,和別的漢室公卿打交道,自然不像起先一直和徐臻在九江那樣儒雅,總要多點威嚴的。 “若是要有所求,子脩一定為兄長爭取,即便是父親也定會同意。” 曹昂自信滿滿的笑道。 徐臻想了一會,腮幫子微微鼓了一下,想到漢魂的壽命加成,一時間也沒做聲,這個特性和大漢綁在一起,估計以后不止是壽命那么簡單。 或許日后真要有什么非人封神的可能,也是要和大漢氣運有關,大漢若是氣數盡,應該也會受損,再重修回來又要付出數十年的努力。 也許也不會再有這么好的機會了。 “無所求,”徐臻似乎是下定了什么決心,搖了搖頭,松了口氣不再糾結,對曹昂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差事不求甚大,但求能為民請命,每日朝辰晚申,按時領祿,無關天時變化?!? “掌不掌權無所謂,我也不求這個,淡泊名利便好,求的是輕松,問心無愧?!? 曹昂聽這話真誠,一時間卻也百感交集,沒有士族背景,光是自己揚名成就,的確日后要掌權很難,兄長最好的出路便是做廷尉、御史大夫,或者等日后恢復御史中丞,為丞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