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瑞斯看著報告上的內容,上面清楚地提到,若能夠選取更加合適的實驗素材,或許有望把機甲的痛感同頻率降低到零。 然而,對于研究者口中所謂的“合適的”實驗素材,報告當中并沒有詳細地提及。 在這個項目中,擔任生物基因這一塊研究的,是高家的高梓妍,算是這個領域內年輕一輩的領軍人物了。 阿瑞斯沉默不言,血紅色的雙眸瞧不出神色,右眼眼角那顆淚痣卻異常的蠱惑人心。 在這場大賽之后,機甲領域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跟阿瑞斯有相同想法的,還有另外兩位評委——摩爾中將和林越少將。 另一頭,雖然在觀賽席的眾人已經收到了古斯塔教授發的解說詞,但是正在賽場中的參賽選手們卻并不知曉。 賽場內和賽場外是禁止交流的,直面新技術的參賽者們,只能靠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對方可能使用了什么樣的技術。 肖恩一向觀察力非常敏銳,他已經從和格沃斯的交手當中發現了,格沃斯的人在承受攻擊的時候,明顯反應不夠強烈,就好像……沒覺得有多痛。 這個認識一冒出來,肖恩就想要立刻否定,但偏偏想來想去,又覺得非常合理。 雖然被攻擊到的時候,格沃斯的人也會有反應,但很明顯,痛感對他們似乎沒有多大的制約。 格沃斯的人打得非常激進,可算是相當勇猛了,反而是肖恩這一方,仿佛受到了壓制。 肖恩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機甲的痛感同頻是駕駛者必須承受的。 只要駕駛者保持著神經元連接,就不可能回避這個代價。 可他再怎么不相信,在戰斗中的種種跡象都表明,格沃斯似乎真的解決了痛感同頻這一個問題。 如果真是這樣……那帕爾頓這次當真是棘手了! 幾個回合下來,帕爾頓因為之前的突襲而占據的優勢,卻是漸漸被格沃斯給拉平了。 肖恩原本以為,帕爾頓機甲分院的葉白瑜教授,他所研發出來的技術已經算是走在前沿了。 即便那項技術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那也算是開辟了一條新思路。 肖恩沒有想到,格沃斯直接實現了質的飛躍。 不,應該是機甲領域跨時代的巨變! 如此,帕爾頓的成果似乎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格沃斯若是真的做到了那個地步,那么就算是直接彌補了帕爾頓那項技術的局限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