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4章、既贏了又輸了,渾身難受!(為盟主SP寶兒姐加更2/2)-《靖明》


    第(3/3)頁

    朱厚熜目瞪口呆:臉皮真厚啊!刑部大堂里“水至清則無魚”的言論呢?現在朝堂上的文臣都是你說的這種方法提拔上來的吧,眾正盈朝?

    他隱隱覺得楊廷和這番話給他甩了一口鍋:制度是好的,現在就是皇帝表面上遵循禮法制度,但實際上亂來,這才導致了朝廷“奸佞”難絕,百般掣肘。

    王守仁面對楊廷和的這一通反駁,只是搖了搖頭:“予自知穩妥之重。致良知之法,于百姓是教化,于士子是志向,于百官方為致知之方法。以百官之德才,自可明辨格物致知與致良知之優劣。予之所倡,乃是泛觀博覽之外亦須肯行、敢行、行而后自省,知行合一。知而不敢行,以為非良知,不可也;行而不日進,以道阻且長便懈怠,亦不可也。心學理學殊途同歸,皆欲明天理而致知。其他不論,致良知之法且為臂助,閣老百官之首,亦愿百官日進日新、學問漸精、賢而希圣否?”

    楊廷和張了張嘴,卻一時沒想好這一點怎么反駁。

    他為什么把自己的地位擺得這么低,說致良知之法只是一個臂助?

    這方法我不是讓老百姓和沒出仕的普通人去亂用的,就是讓你已經選拔出來的德才兼備、心正之官去用的。

    你作為百官之首,不會拒絕這些“賢者”往“圣賢”的道路上走得稍微快一點吧?不希望他們有時候拿“未致知”當借口怠政推脫不敢做事吧?

    有大志向的皇帝還在這看著呢。

    我就是提供每天更進一小步的一個小技巧而已,不是要掀翻你們理學的堂堂大道。

    別說什么精兵日行五十里都要掉隊一半了。

    咱先比一個都不掉隊的速度快上微微那么一瞬行不行?

    楊廷和眼角的余光瞥到了皇帝嘴角的笑意,這時候終于明白了王守仁的策略。

    面對本就是正統的理學,面對楊廷和,他不輸就是贏。

    哪怕被楊廷和辯得為難了,擺出邊緣末學的可憐姿態,舉出自己的一個小小優點,弱弱地伸出來試探一下也算贏。

    怪不得他始終不爭心到底就是不是理,只談他這個致良知的小方法,而且把適用范圍完全局限于理學的框架內。

    就一個小技巧,試試唄?沒有額外成本。

    這也是他王守仁和心學的日進日新:影響力每天大一點點就行。

    這就是知行合一嗎?

    朱厚熜覺得可以了,王守仁竟是扮豬不吃虎。人畜無害地在這溜達一圈,但確實只用活下來就算成功。

    “聽二位先生一辯,勝讀十年書。看來,致良知之法也確實不無可取之處,于學問有裨益之效。二位先生受累了,請吃酒。”

    皇帝的聲音傳出,代表著辯論結束,皇帝已經不對那個問題“感到疑惑”了。

    身為展書官的楊慎一邊行禮,一邊帶著不甘看父親一起退回側面。

    為什么不繼續反駁下去?

    這王守仁對心學的根本問題避而不駁,正是敗象啊!

    他覺得哪怕是自己上,也有很多種說法能駁倒王守仁。

    但他不懂,楊廷和已經無法開口。

    這又不是搏命,這只是學術交流。

    哪怕朱熹在時,也不能說心學全無可取之處。

    人家已經認慫了啊。

    難道咬他?

    但這場辯經,楊廷和又像上次一樣,既贏了又輸了。

    皇帝哪怕只學了心學的一個小技巧,那也是心學的。

    那些“希賢希圣”的士人、百官,雖然不致于放棄理學,但聽了今日之辯后會不會也試試致良知之法看看呢?

    王守仁在這里丟了顆種子,就滿足又瀟灑地走了。

    可楊廷和渾身難受!

    他為什么不反駁不掙扎,不想得到更多?

    楊廷和這才想起來:王守仁連平定宸濠之亂的功勞都不想要!

    5000字大章,今天1.28萬字,難懂的辯經寫完,不是撕破臉的碾壓哦,因為這本身只是一場“和和氣氣學術思想交流局”,就像朱陸辯完仍是“好朋友”。另:已經過萬均,雖然徽章還要等20萬v字,但是欠更+10=28(頭禿……)

    (本章完)

    /135/135479/32188774.html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迁安市| 日土县| 余庆县| 遂昌县| 任丘市| 化州市| 龙门县| 苍南县| 岗巴县| 呼玛县| 广饶县| 措勤县| 宁南县| 秦皇岛市| 剑河县| 闸北区| 威海市| 宜宾市| 页游| 泰宁县| 璧山县| 绵阳市| 利津县| 乳山市| 交口县| 卓尼县| 观塘区| 青铜峡市| 靖州| 澜沧| 平昌县| 水城县| 荔浦县| 海林市| 清原| 达州市| 金堂县| 额济纳旗| 酉阳|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