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路口處的廣場上,老遠就看到一群人在那兒列隊集結。走近一看,原來也是老熟人。領頭的,是耶律道忠、耶律道孚兄弟倆,帶著他們的一眾跟班。不過旁邊,還站著一個黃頭發、穿著中原式長袍的姑娘。
郭康上前和他倆打了個招呼,隨后好奇地瞥了她一眼。
“哦,這位是我的相好,叫蕭瑪麗。”耶律道孚見此,主動介紹道。
“啊?”郭康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哦,我知道了。你姓耶律,所以你相好別管姓什么,漢姓自動叫蕭是吧……”
“我們姓劉。”耶律兄弟倆立刻糾正道:“耶律這稱呼,反而不是正經的漢姓,是人家故意埋汰我們的。雖然時間長了也習慣了,但既然說漢話,還是叫漢名吧。”
“這樣啊……”郭康只好應下來,不過還是忍不住問道:“我知道這是個老規矩,但是你們不覺得奇怪么?為什么要讓女方姓蕭,不姓呂啊?”
兩人對視了一眼,好像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可能是蕭氏對大漢的幫助很大,呂氏卻反過來,成了大漢的禍患吧。”耶律道忠想了想,解釋道。
“是啊,我們這個姓氏,就是因為仰慕大漢。既然如此,當然要以大漢本身作為標準了。”耶律道孚也說道:“其他的,反而都是次要問題了。”
郭康和朱文奎對視了一眼,還是有點疑惑,不過也不好再說什么了。他們又寒暄了幾句,就告辭離開,而耶律兄弟則繼續向手下訓話。不過很快,他們也結束了演說,對著眾人伸手行禮,高喊:“興漢!”作為結尾。
“興!漢!”一眾跟班們也紛紛響應,隨后就跟著他倆,出發去干活了。
“這倆人……”朱文奎無語道:“用著羅馬禮,怎么還喊興漢……”
“也無所謂了,反正能表達他們的意思就行。”郭康委婉地說道:“反正現在這個羅馬禮,也不見得就是古羅馬的制式禮節。這套東西,其實也是我們復興羅馬之后,參考古時候的雕像,加以損益,搞出來的‘復古’禮制……”
“哦,我明白了,大概就和當今儒生們嘴里的‘上古三代之制’之類的話題差不多吧。”朱文奎立刻理解了:“不過確實沒什么問題。大家反正都是這么說的。”
郭康點了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