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了,你明天走時,順便再往工地上拐一趟,給咱們隊的勞力們送些糧食。我下午已經(jīng)安排人,從場里弄了些糧食磨出來?!毕肓讼?,王連順又叮囑一句。 派人出河工,沒有報酬,而且需要自帶干糧的。所以隔三差五,生產(chǎn)隊要送一些糧食過去。 當(dāng)然,說沒有報酬也不準(zhǔn)確,這些社員并不是白干活,隊里每天要記工分的。至于所送的糧食,從他們個人分配的360斤口糧里扣除。 聽了王連順的交代,王滿銀倒想起一件事情。昨天自己從麥場路過時,發(fā)現(xiàn)那里還堆著不少糧食呢,一直找人看守。 “連順叔,為啥不把糧食收進倉庫里,還要天天找人看著。麥場里老鼠麻雀啥的也不少,天天都要糟蹋的。另外,萬一突然下雨咋辦?” 雖然現(xiàn)在糧食堆上蓋有塑料布,但到底沒有收進倉庫里安全。 看其他社員離得比較遠(yuǎn),王連順才壓低聲音道:“你知道個毬,收進倉庫就要上賬的?!? 王滿銀頓時明白: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 只要糧食沒收進生產(chǎn)隊倉庫,是不用上賬目的。 麥場現(xiàn)在還剩多少糧食,在沒有收拾利索前,誰也沒個準(zhǔn)兒。這段時間從其中支取多少,更是一筆糊涂賬。 同樣的,又牽扯到賣余糧、儲備糧和返銷糧的問題。 王連順不敢給大家多分糧食,但可以盡量讓外派勞力們填飽肚子。 人是鐵,飯是鋼。 多吃些食物,干活總歸有力氣的。 所以說只要開動腦筋,方法還是有的。王連順去了趟劉家灣后,做事情倒變得靈活許多。 男女老少齊上陣,數(shù)九寒天不停工。 要叫山河變,就得艱苦干。 讓高山低頭,要河水讓路。向河要地,向地要糧。 原西河岸邊山峁上,一塊塊立起來的標(biāo)語異常醒目,一道道彩旗迎風(fēng)招展。 當(dāng)王滿銀和劉向陽開著手扶拖拉機進入工地時,都被眼前場面震驚到。 高音喇叭里,激昂的聲音不斷。 寒風(fēng)中,無數(shù)勞動者正熱火朝天忙碌著,有壯漢也有婆姨們。他們穿著單薄的衣裳,身上頭上冒著騰騰熱氣。 肩挑手扛,用架子車?yán)锚気嗆囃啤秃孟裎浵伩泄穷^一樣,不過短短幾天時間,硬生生將整片原西河畔啃出一個大窟窿。 河道已經(jīng)截彎取直,一條上千米長的土石堤壩漸露雛形,宛如雄偉壯觀的大龍,牢牢盤踞在河道中間,守護著旁邊數(shù)百畝河灘。 按照規(guī)劃,這樣的工程還有幾處。不久的將來,原西河邊將增加數(shù)千畝良田灘地。 姑且不提其他的,單這種改天換地的氣勢,讓王滿銀心中澎湃不已,感覺自己之前想的太狹隘了。 這就是最樸素最無私奉獻的黃土高原受苦人……很多勞力一天吃不到一斤糧食,饑餓的時候只能勒緊褲腰帶。 沒有現(xiàn)代化的工程機械,所使用是最原始的勞動工具:镢頭、鐵锨、架子車。 晚上只能睡在破窯洞里,幾十個人擠擠挨挨湊在一起。 可是,他們卻在這片大地上不斷創(chuàng)造著奇跡。挖平一座座山峁,修出一條條水渠。 無論如何,這些功績是不能夠被否認(rèn)。 其實現(xiàn)在很多修建的工程,在幾十年后依然惠及無數(shù)百姓。就比如那道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人工天河,也是如此修建而成的。 后世趙老爺子那句話說的很對:勞動者是最美的! 王滿銀能體會這種心情:就像每次經(jīng)過東山峁土壩時,他都有說不出的自豪感。 在工地民兵指引下,兩人很快開車找到了罐子村負(fù)責(zé)的地段。不遠(yuǎn)處一處窯洞前,王壽長正在大鍋邊忙碌著。 這次外派出河工,對方負(fù)責(zé)給二隊三十號勞力們做飯。 把糧食卸下后,王滿銀特意小聲交代道:“這次糧食很充足,來前連順叔交代過,千萬別省,盡量讓大家吃飽點?!? “我曉得,”王壽長點點頭。 之前動用儲備糧的事兒,他也參與其中,自然清楚里邊的道道。 “里邊還帶有十多斤芝麻,你給大家做成芝麻鹽,多少也算個菜?!蓖鯘M銀又指了指旁邊的布袋。 所謂芝麻鹽,就是把芝麻弄干凈后炒熟,然后往里邊添加上食鹽,用石臼搗碎成粉末。 如果覺得口味單一的話,還可以加些辣椒。 現(xiàn)在工地缺油少菜,芝麻鹽倒是個不錯的調(diào)味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