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劉家灣村待不到一天,感覺和咱們罐子村區別太大了。我聽知青們提起,他們的駐村干事被村支書收拾的老老實實,平時連個屁都不敢放,跟著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什么農活都要做。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要有強有力的人物來推動……」 即使離開村子很遠,劉向陽依然顯得激動不已。 語氣里,對王滿囤也有幾分不滿。 「向陽,先進村子不是那么好當得?!雇鯘M銀搖搖頭,來一句。 他完全同意對方的看法,在村大隊這個級別上,更重要是人治。 一個村社員生活過得好不好,要看執行者的水平和道德素質。 但是,很多事情并沒有表面那么簡單。 昨晚王滿銀和劉國群聊天,從對方口中知道老支書帶領村里人做出這樣的成績,冒了多大的風險。 如果不是有人支持,恐怕就不是被評為先進村的問題了。 等王滿銀講完得到的信息,劉向陽一聲不吭。 他只看到劉家灣村風風火火的一面,卻沒想到背后有著不可說明的艱辛。的確,如果沒有人支持,照搬這個模式要出問題的。 總不能讓王滿囤硬著頭皮往上沖吧?人家又不傻。 「咱們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要妄想一口吃個胖子。至少現在已經邁出去了……另外,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支持,比如田福軍主任。等罐子村土壩修成時,請他過來指導。」 這是王滿銀略顯自私的想法:如果沒有人背書,很多新生事物會犯錯誤的。 就像他聽聞石圪節有生產隊長為了遏制社員磨洋工的現象,背地里對某些農活進行具體工分量化,俗稱小承包。 比如今天鋤一畝地二十個公分,誰愿意干就包給誰。不計時間,到時候只檢查結果。 大家都是農民,誰也不比誰傻,當然知道這種方法能夠提高效率。 南方很多生產隊都是這么做的,石圪節這邊就不行。 所以說,劉家灣的做法有些可以借鑒,有些只能暫時壓后,等待時機成熟再說了。 兩人開著手扶拖拉機邊走邊聊,到達一處小河邊時,停車熄火。 王滿銀讓劉向陽守著車子,自己則提著水桶打水。 到河邊,他借著山峁遮擋,迅速進入空間。 短短十幾秒后,又提著滿滿一桶泉水出現。 到現在為止,王滿銀仍然沒有弄明白空間泉水里邊到底含有什么活性物質,不過只要對魚苗有好處,保證路上不會缺氧就行。 加了三桶泉水后,兩人繼續趕路。 下午五點多,已經抵達米家鎮。 路上每次加水都由王滿銀操作,也正因如此,這些魚苗顯得很鮮活,沒有一條出現死亡。 趕到罐子村時,天還沒黑。 兩人索性把手扶拖拉機開到水塘邊,又喊來王連順等人親自見證魚苗投放過程。 …. 早在半個多月前,這處水塘就按照劉向陽手中那本養魚小冊子記載的步驟處理過。 兩畝池塘撒有上千斤生石灰,而后又潑了層大糞,用手扶拖拉機犁過一次。 按照劉向陽的說法……這樣既能消毒,又能生微生物。 王連順等人沒有養過魚,自然是照著做。 現在看到車廂里一條條攢動的魚苗,聞訊趕來的二隊社員們都顯得很興奮。 如果這次養魚成功,他們過年就可以吃到真正的大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