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舟此時看起來,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博學感覺。 就這么侃侃而談,就讓人覺得,他的知識如煙海一樣浩瀚。 而大家都很清楚,韓舟不是一個博學的人。 所以,韓舟演博學的人,太成功了! 當然了,他們不清楚韓舟此時是入戲狀態。 “在金文中,老字,是一個人佝僂著杵著拐杖的模樣。” “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蒼老的意思,其實不然,老字是博學的意思。” 古郎用手比了一下拐杖的模樣,然后開口:“山海經記載,有人出生在建木之下,蜀都載天之所,雙手操控青蛇,杵著拐杖,丈量大地。” “這人就是夸父。” “古代故事中,夸父拄拐追逐太陽,只是后人的曲解。” “實際上,夸父是用拐杖,來研究太陽的影子動向,追逐太陽的影子研究四季,這卻被人認為是追逐太陽。” “夸父拐杖在太陽下的影子經過的痕跡,把一年時間內的影子重疊起來,形成的就是陰陽魚太極圖。” “所以,拐杖在那時候,不是老的意思,而是博學的意思。” “老聃的聃也不是老相,而是尊稱,曾經孔夫子也叫做孔聃,釋迦摩尼也叫做釋聃。” “所以,老聃,其實是博學者的意思。” 這一點,得到了歷史學家的認可,他點著頭,告知眾人的確如此。 而國學家兼道教信仰者的老婦人也很清楚古郎說的是真的,但是他的情緒更不穩定了。 作為一個信仰者,他怎么能接受眼前這人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聃李耳? 而年輕的女學生興奮:“所以,你真的是太上老君李耳?” “太上老君的太上,不過是后人附會。”古郎:“在古代,皇室祭祀的三大主神是天一地一太一,主纜諸天宇宙,是傳統神話中的宇宙三大主神。后人為了凸顯道家始祖,所以后人冠名之太上,意思是太一之上。” “道德天尊,也不過是因為道德經二字,后世演化出的而已。” “至于李耳之名,也是唐朝皇室,為了確立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強加的姓氏。”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道祖,老子,老聃,都不過是別人取的名字罷了。” 說到這里,古郎笑了笑:“唯一接近歷史的是老聃這個名字,因為他是那個時代人取得名字,取這個名字給我的,正是孔丘。” 孔丘,孔子。 國學家兼道教信仰者的老婦人已經麻了。 你非要變著法兒當我的神是吧! 歷史學家卻很感興趣:“能給我們講一講《道德經》嗎?我們都知道,道德經在歷史上多次被修改,原始的道德經或者說道德五千言,絕不是現在這樣的。” 老婦人瞪大了眼睛:“道德經就是道德經,沒有什么原始道德經或者現在的道德經一說。” 歷史學家:“可是,現在發掘出的漢代古墓中,道德經根本不是如今這樣的……” “這是真實的歷史,雖然你信教,也不能否認這一點,你可是國學教授,不能因為信仰而無視真相。” 老婦人:“我知道,但不想聽,這對于我不太尊重。” 生物學教授笑了:“也許,你感覺這樣對你不尊重,就像我們不相信古郎一樣,他也會感受到不尊重。” 古郎:“《道德經》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最開始那些道理了,或多或少的改變,其實是適應每個新時代的,也許并不需要去追尋原始版本的道德經。” “不過我有一個新版道德經,伱們想要聽嗎?” 眾人都非常有興趣。 因為眾人沒辦法駁倒古郎,無法揭穿他的謊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