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別想著,府里出事了,收拾不了你們,你們就偷奸耍滑。漫說府里還沒徹底倒,就是真倒了,你們被發賣,名聲不好聽,難道能去好的主家那里不成?你們平素出門辦差想必也跟其他府上的人談過,那些人家可比我們好不曾?” 錢德勝家的忙再次點頭:“大姑娘說得沒錯。” 其他奴仆也紛紛點頭,心里那點子心思,全丟到腦后了。 如果說大姑娘先拿鞭子抽人是以威勢壓人,叫人口服心不服,可后面那些話,就讓他們心服口服了。 京中人家買下人,都是買忠心聽話的,若叫京里其他人家知道自己在將軍府落敗了偷奸耍滑背棄主子,自己還能被好人家買去嗎?沒有好人家來買,就會被人牙子收了,轉手隨便賣了。 蕭遙見大家服了,便說道:“這次,小懲一番就算了,下次再有這事,直接發賣出去。”見眾奴仆都點頭,便道,“去罷,好好辦差,府里都記著你們的表現的。” 辦完了這事,蕭遙又吩咐針線上趕緊準備主子下人的孝服,實在不夠也可以采買一些,務必今早換上,又有各處守夜的,也重新強調了一遍。 又忙了好一會兒,蕭遙才有空吃飯。 正吃著,先前通報花木采買那婆子笑容滿面地來了,道:“大姑娘好計策,那批花木退了回去了,還拿了賠償。李老九聽了我們轉述的話,一個字都不敢說。” 她回來時聽人說了錢德勝家的挨打一事,又聽說了蕭遙說的話,此時跟蕭遙匯報便敬意十足,再也不敢拿原先的眼光看蕭遙了。 蕭遙點點頭:“以后換一個花木賣家罷。還有,時間不早了,先去吃飯。” 蕭遙大嫂的奶娘看著自家主子自打從老太太房中回來,便失魂落魄的,不由得擔憂,勸了幾句完全白忙,就嘆了口氣,著人到府里打聽消息。 等聽到蕭遙在府里管事,頓時心急得不行,忙回來扯了扯自家主子:“我的姑奶奶喲,大爺去了,你還有哥兒呢,若就此不管了,哥兒可怎么辦啊。府里忙亂,正是該你站出來管家打理的,你不去,全叫大姑娘做了,如今府里都服大姑娘了。” 大嫂回神,聽了這話垂淚道:“我如今哪里管得了這許多,大妹妹素來不理俗務的,今兒能站出來管家,我還要謝謝她才是。” 奶娘聽了這話急得不行:“我的姑奶奶,你怎么這么傻呢。這府里的一切,是哥兒的,你不好好管著,要被人分了去,哥兒可就得不著什么了。” 大嫂抬起頭看向自己的奶娘:“如今府里出事,你不好好幫著府里管家,反而勸我跟大妹妹鬧起來,是存的什么心?” 奶娘徹底不知說什么好了,見自家姑娘原本形容枯槁的臉上顯出了怒容,更是直嘆氣。 太太特地培養她的宅斗技能,自打跟姑娘進入將軍府之后,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真是,又寂寞又浪費技能。 蕭遙忙了一陣,便去原主娘二嬸并幾個嫂子那里走一趟,寬慰了她們一會兒,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到二門處等著老太君回來。 很晚了,老太君才回來。 蕭遙迎上去,命人擺出吃食,自己親自給老太君布菜。 老太君沒什么胃口,可還是皺著眉頭吃了好些才放下筷子,對蕭遙道:“他們說是會幫忙,可能幫上多少忙,卻難說,我們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的。” 蕭遙點點頭,心里又是難過又是佩服。 難過的是,老太君一把年紀了,還要為家族殫精竭慮,佩服的是,老太太明明沒有胃口,還要為了家族,勉強自己吃飽,留出精力應對接下來的一切。 第二天,蕭遙一邊照顧臥床不起的原主娘,一邊等著宮里傳來的消息。 原主從前沒結交有什么朋友,她自己就更沒有了,所以,這種情況她雖然焦急,可也別無他法,只能等待。 時間因此變得格外漫長。 快午時了,到宮門口等消息的蕭煦和蕭照派小廝跑著回來報告,說煦少爺和照少爺說的,讓老太太準備好丹書鐵券在正門等著,天使即刻就到。 這個消息只說了該怎么辦,至于朝上是如何討論的,半個字都沒說。 不一會兒,皇帝派出的傳旨太監便來了,著將軍府一種人整理儀容并焚香準備接旨。 接旨是大事,蕭遙不得不讓丫鬟將病倒的原主娘二嬸三嫂以及幾個身體有恙的嫂子扶出來接旨。 伴隨宣旨太監一起來的,還有一個蕭遙看著眼生的官員。 這官員,是許尚書的大女婿周侍郎,他避讓之前,快速掃了一眼,見將軍府除了老太君和蕭遙之外,其他女眷皆面帶病容,原主娘二嫂并一個婦人更是面帶死意,不由得暗暗嘆息。 昨天還是赫赫揚揚的將軍府,今天就敗落了。 看這滿門孤兒寡母的,就算這次保住性命,也要從京中的頂級圈子里退下來了。 此時,他不免為許尚書慶幸,當初沒有跟將軍府成功結親,若結親了,這下還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呢。 這時傳旨太監宣讀圣旨。 蕭遙認真聽著,大概聽明白,大意是由于原主爹和二叔貪功冒進,以至于此次大敗,還折損六萬大軍,故要革除將軍府爵位并查抄將軍府,男的流放三千里,女子充入教坊司。 讀完了這份圣旨,太監傳出皇帝的口諭,若將軍府拿出□□御賜的丹書鐵券,此罪可免,只將國公府降爵為伯,取消世襲罔替。 老太君早做好準備,當即拿出丹書鐵券。 周侍郎馬上拿出另一份丹書鐵券,跟老太君拿出來的能合得上,的確是□□御賜的那份,便沖傳旨太監點點頭。 傳旨太監當即宣讀另一份圣旨。 老太君接了旨,又命人將國公府的牌匾取下,這才送走傳旨太監并官員。 合上將軍府的大門,老太君忙問蕭煦和蕭照朝堂上的事。 蕭煦也不是親歷,是由老太太昨日走訪請托的人家轉述回來的,見老太太問,忙將自己聽到的一五一十說了。 大意就是,一上朝,御史紛紛彈劾,百官也因為折了六萬士兵而驚怒,請皇帝治罪將軍府給天下人交代,皇帝為將軍府說了幾句,跟將軍府有點交情的,在有其他國公府出頭的情況下,也說了幾句好話。 可是完全沒用,因為這一仗大敗,導致北邊城池被大軍壓境,隨時有可能城破,一定要懲治將軍府才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受了老太君請托的人又上前奏對,說將軍府手上有丹書鐵券可免罪,求皇帝開恩。 這丹書鐵券一出,大臣們都沒話說了。 而皇帝,也命人背了兩份圣旨。 老太君聽完,看向兒媳婦和孫媳婦,露出了點兒笑容:“這次的滅族大罪,可算完全躲過了,往后,我們好好的。” 周侍郎下了衙門跟周太太道:“幸虧尚書府沒跟將軍府結親,若結親,這次可就遭了連累了。” 周太太問:“你見著人了?蕭遙那個小丫頭,可好像從前那般囂張?” 當年蕭遙拿鞭子抽了許瑾一頓,許瑾病了,沒養好,以至于身體弱了下來,時常有些小病小痛,她跟娘家人都擔心這樣影響了許瑾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恨極了蕭遙了,此時見將軍府倒霉,忍不住特地問了蕭遙有多倒霉。 周侍郎道:“她看著并不囂張,可是在其他女眷都面容蒼白,雙目紅腫的情況下,只她跟老太君一樣穩住,也不知是真有這份定力,還是對父兄沒有感情,以至于完全不受觸動。” 周太太冷笑道:“定然是因為是個殘暴冷酷的性子,才不為所動。不然,哪個年輕姑娘能做到這一點?” 抬頭見天色不早了,便打消了回娘家的念頭,著人收拾好東西,打算明兒回娘家,跟娘家分享將軍府滿府女眷要死不活的慘狀。 /32/32923/1114831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