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重踏征程(111) 入了冬日子可不短了, 一場雪也沒下。 站在山下往上瞧,除了能看見山頂戴了一頂白帽子之外,真是一片雪花都沒見。 門前的小河, 河水的水位明顯是低了, 關中這一片,今年的秋糧嚴重減產(chǎn)。這就導致了秋收以后, 這邊一說開工, 周圍好幾個縣的人都出來成群結(jié)隊的來找活干。 來的都是壯勞力,不要工錢,管飯就行。省了口糧, 家里的老幼婦孺, 這不就多口吃的嗎? 人多了,眼就雜。 怎么辦呢? 村與村之間聯(lián)保, 人與人之間聯(lián)保。最先是山南鎮(zhèn),以楊家凹為中心。這個村子里人咱都認識,知根知底,沒有問題。鎮(zhèn)子上的, 這是能相互作證的,他是誰家的, 多大了,家里還有誰,一直在鎮(zhèn)上還是什么什么時候出去過等等。 周圍村子的人若是想來,那就找楊家凹認識的人, 或是姻親,或是朋友, 知道另外一個村里確實有你這號人。以村為單位,每個來的人都能說清楚你們村的這些人的來歷, 保證沒問題。這才可以! 為啥這么干呢?鬼子村這個事在城里報紙上都刊登了,咱也是防著鬼子呢,都理解理解。 一個村可以為三個村作保,以此往外圍推。 這般之下,一入冬,進山做工的就有數(shù)千人。每天還都有各村管事的往上找,總也還有想來做工的。 這么多人是要吃飯的呀!這事全給呂時飛去負責,只要能確保這么多人有飯吃,其他的事你看著辦。 呂時飛管了三天,知道管這事的難處了:這么多人要吃飯,這都是要花錢的呀!上面是給錢,但給的并不利索。真就是花錢扣扣索索的!這么點錢,這么大的工程,上面也是能坑人,這么著還得叫人看著這兩口子的動向。這不是難為人嗎?這個時候他真就覺得,林先生當真是好脾氣!在正事上沒馬虎,就憑人家在正事上不給上面添麻煩的態(tài)度,就該被嘉獎的。 真的!再這么下去,自己先扛不住了。 他晚上來找四爺:“……金兄呀,這么大的攤子,這么著不行!除了你催,別人也沒法催呀!” 四爺叫對方炕桌邊坐,林雨桐起身讓客人,“吃飯!先吃飯?!? 楊子轉(zhuǎn)身拿了碗筷來,“呂先生,您嘗嘗?!? 天都晚了,這是加了一餐。 呂時飛一瞧,清苦成這個樣子!土房茅屋,寒舍泥爐,由此可見,詩人嘴里那山居愜意,那全是騙人的。 其實林雨桐覺得還好,這在亂世里,能有這么一個地方,安穩(wěn)的生活著,干點能干的事。閑暇了,還能圍爐打坐,溫一壺老酒對酌,不知道有多愜意呢。這會子爐子下面木炭紅彤彤的,砂鍋里面咕嘟嘟的燉著菜,香味飄的滿屋都是,多好的。 呂時飛接了筷子夾了一筷子菜,嗯,挺好吃的。比小灶上的飯菜可好吃多了。 這是燉的黃菜豆腐,黃菜是林雨桐新學的。用的就是白菜最外面那一兩層的老梆子,將這些老梆子菜葉子摘洗干凈了,去磨豆腐的地方拎上兩桶豆?jié){。白菜梆子在滾水里過一遍,之后加上豆?jié){發(fā)酵,酸了就能吃了。她還真沒這么做過,來之后新學的,頭一次做。把家里種的那些白菜的菜梆子和老青菜之類的都這么處理了,弄了一大甕。 晚上若是餓了,就用砂鍋放點豬油,蔥姜蒜爆香,把從廚房撈出來的都凍成冰碴子的黃菜放進去,加水咕嘟著。然后豆腐粉條往里放,最簡單不過的吃食。 這么燉著的豆腐特別入味,長平愛吃的很,晚上本就常做。若是遇到有人找四爺說事,也是這么著,各種的菜這么燉一鍋,熱乎乎的吃著舒服。 四爺和桐桐挺滿足的,如今家里就一家三口,這日子簡單滋潤。原本家里還有外人,但現(xiàn)在,必須得分開。 巴哥和方云原本是三不五時的過來吃飯,誰都不會去見外的。但是方云卻正兒八經(jīng)的提出,“不能這么著下去!這一開工,人就雜。當局若是想派很多人滲透進來,這個很難做到。但若是拉攏人,那咱們可就有些防不勝防了。若是走的太近,叫人瞧著無界限,這不是好事。我和老季的身份,就是被請來幫忙的,上下之間界限要分明……”這對彼此都好! 于是,巴哥和方云兩人,人家也過起了小日子。巴哥很忙,甚少回來。方云是寧可一個人湊活著吃,也堅決不在這邊吃飯的。 本來還有槐子楊子,一直這么處著關系,孩子也一直舅舅舅舅的叫。按說這樣的關系,就是呂時飛,也不會多想。但是因著那對師徒,巴哥的意思是,再觀察一兩年再說。但是短期內(nèi),還是保持一些距離合適。 林雨桐也沒想一直叫槐子和楊子在家里住著,為啥呢?因為那個小桐才認回來,他們需要在一起生活才能培養(yǎng)起感情來。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叫人家兄妹三個一塊過日子呢?就一個姓吳的老賊,病也養(yǎng)好了,跟著三個人一塊過日子吧。 每個人都得有活干,這才有飯吃,對吧? 槐子跟小道連同銅錘,管著那三千條槍的事。他們得一點點的選合用的人,在一年內(nèi),每個人能拉起一千人的隊伍負責整個翠山的安保,就是他們的差事。 這個薪水自然就高,這是養(yǎng)的起家的。楊子還在這邊當學徒,白天來,晚上回去睡,在這邊吃喝,幾乎不花錢。那個小桐想干嘛,林雨桐也不知道,但是人家?guī)煾盖筮^林雨桐,說是哪怕叫他徒弟學學認藥材的,好歹是個手藝。林雨桐沒拒絕,但也知道,巴哥和方云一定不會愿意小桐跟在自己身邊的。 林雨桐給了個折中的辦法,跟小桐說:“婦科是個大科……女人生孩子,迄今為止,很多人還是不愿意男大夫進產(chǎn)房。我去跟啞姑說,叫她先帶著你接生……你在邊上看著?;仡^我再慢慢的教你!” 老吳覺得挺好,好聲好氣的跟小桐說,“我知道你心野,可你一個姑娘家,你想學什么呀?去學那玉面羅剎殺人那一套?” 不行嗎?“不行!”老吳堅決不答應,“生老病死,病了要大夫,生孩子當然也要大夫。那誰家能不生孩子呀?你去學去,學著看女人病。只學成這一手,就能保你一輩子餓不著。那當大夫的,不是念書念出來的,那跟著師傅見的多,自然就會了!你先跟著去看看……看看還害怕呀!” “我去看看……也不拿工錢,咱倆吃什么喝什么……” 轉(zhuǎn)天槐子將薪水拿回家,都給她收著,“家里的開銷,你說了算?!? “……”這個新大哥可真實誠,就不怕我卷了錢跑了。其實對于我是不是你妹妹,我這心里并不是很確定。 反正別管怎么磕絆,兄妹三個這么湊到一塊過起了日子。 老賊也沒閑著,四處弄點干草,大部分都是藥材,多少能換點錢。但巴哥覺得由著他到處跑,倒不如限制他的自由。就找上門給他活,“咱這人多,路口得設個登記口。您過去幫著看門吧……” 通往山上的路口,路邊蓋個小土坯房子,弄個泥爐子,一鋪小炕,就能在里面安家。 看管進出的人,也不是老吳一個人的差事,還有鎮(zhèn)上一獨眼老人,兩人搭伴,直接給住過去了。 老吳這眼睛賊呀,在工地上做飯的婦人哪個偷饅頭偷糧食了,他是掃一眼就能看出來。去了三天,看出了五個。他當時沒言語,回頭就跟槐子說了。巴哥暫時也沒覺得老吳有什么毛病,就這么叫他在那里混著日子,得一份工錢罷了。 栓子呢,他奶奶在家養(yǎng)著倆孩子,桐桐每月給倆孩子補貼一份伙食費。再加上栓子爹在賬房管著差事,跟呂時飛接觸最多的就是栓子爹。對于這種賬房先生,這自來薪水也不低。栓子呢,還是給四爺跑腿,支應差事,在家里進進出出最多的就是他。 像是家里的柴火之類的,他是得空了就給弄好了。但吃飯睡覺,都不在家里。 小道和銅錘在山上管著工地呢。十天半月的都未必下山,槐子回來的多點,桐桐經(jīng)常叫給兩人捎點吃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