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襄疑惑的看著甄逸:“吾乃叛賊之后,現在又在造反,走宗正的門路?” “宗室出身,要入了名籍簿才行?!? “劉焉得多瞎才能認可我的出身?” 甄逸捋捋胡須,頗為自得的說道:“吾來之前,已為主公想好對策,主公以后不可在提是常山憲王之后了?!? 劉襄撇撇嘴:“我沒提啊,我一直假裝是中山靖王之后?!? 見劉襄不在意換個祖宗,甄逸接著話頭說道: “吾查到臨邑侯有兩枝,一個是光武時叛亂的劉讓,一個是劉復與其子劉騊駼(taotu)。 劉騊駼是光武帝的兄長劉縯之后,都是傳自長沙定王劉發,原是校書郎,奉鄧太后詔命,在東觀校定《五經》。 永建元年,朝局混亂,順帝幼年登基,外戚宦官爭斗不休,《東觀漢記》將要完成之時,劉騊駼突然無病而終。 臨邑侯國也發生了暴亂,家人四散,難以尋覓。 主公可假托是劉騊駼曾孫?!? 劉襄疑惑的問道:“劉焉能信?” 甄逸老神在在的說道:“劉君朗好圖讖,有一好友名董扶,極擅此道,最得劉君朗信任。 吾有門路能請托到董扶府上,有其相助,必能讓劉君朗考據出主公出身,計入名籍簿。” “把反賊計入宗室名籍,劉焉怎會擔此罪責?” “只是考據出身來由,此宗正本分,于朝廷也是有功無過。陛下若質詢主公出身,宗正無考據才是罪責。” 劉襄點點頭,身份的轉換是個大問題,宗室、宦官都有了安排,還缺少名士幫忙游說,獲得一部分士族的認可。 這是個大難題。 這個難題需要劉襄自己解決,他不會把身份轉換的問題,都交給甄逸去辦。完全信任甄逸這種老狐貍,是極為不智的。 兩人聊了不短的時間了,田疇已經拿著賬冊回來,看到他們在梳理宗室譜系,就待在一旁不敢打擾。 話題告一段落,劉襄從田疇手里接過賬冊,遞給甄逸。 “結交人脈的花費,甄公自取,若是這里的珍寶不夠,可去漁陽府庫調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