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幫滯留漢境的使節團成員,隨時都能抓捕,他們對大漢也構不成什么威脅。 但是,劉襄不想就這么簡單粗暴的處理掉他們。 在其本國沒有告狀、求助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要幫他們抓捕人犯? 若是主動的遣送回去,那不叫示好,那叫示弱。若是直接砍了,又于法理不合,他們并沒有觸犯大漢律法,無罪而誅是非常傷害公信力的行為,律法一旦失去了公信力,就約束不了人心了,為了幾個異族之人,不值得。 皇權凌駕于一切之上,是規矩的制定者,所以,才更要用心的維護這套規矩,而不是肆意的破壞,只有傻子才會那么干。 大漢現在對西域的外交策略,是交易、安撫、拉攏為主,為了更好的達到這個目的,得讓西域三十六國的人都知道大漢的強大,且不能用過于激進的手段,激起他們的防備之心。 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呢? 因為漠北還有四十萬鮮卑,因為青藏高原上還有數不盡的羌氐部落,因為南中還沒有平復。 論到對大漢的威脅,西域可排不上號。 劉襄不會忘記歷史上的五胡亂華,雖然以現在的情況來說,異族禍亂大漢的事情基本上很難發生,但是,這并不妨礙他要把那些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想法。 漠北的鮮卑人,內附在涼州、并州、益州的匈奴人、羯人、羌人和氐人,還有高原上沒有被征服的生羌、生氐。 不把這些人殺光或者完全漢化,他心中難安。 所以西域需要安撫,而安撫外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知道你的強大,且向往你的強大。 那就不能用戰爭的方式。 西域三十六國都知道大漢很強大,但具體有多強大,又強大在哪里,他們就不知道了。 所以,劉襄想讓他們自己過來看,他要用漢民族的文化優越性,從內心之中讓西域人臣服。以后征伐西域之時,這些人就會成為帶路黨。 遠征沒有帶路黨可不行,會迷路,會事倍功半。 “把滯留漢境的西域使節都召集起來,讓鴻臚寺的人告訴他們,朕在城北附郭劃了一塊地,允許各國使節常駐,我們可以給他們蓋房子,不收錢,但日常花費需要他們自己支付。 這些人一定會拼盡全力的促成此事。 等他們入駐,再給各個藩屬國傳信,允許各國派使節常駐,來不來隨他們的意,反正已經有幾個國家入駐了。有人做榜樣,或者怕鄰國借此坐大,其余國家肯定也會派人的。” 劉襄琢磨了一下,給那塊地方起了個名:“就叫公使區好了,城外北郭的邊緣建一個閭里,長安駐軍派幾隊兵卒駐防,鴻臚寺典客署派人管理,每個使館給他們蓋一個大院子,用以安置朝貢的商隊,省得朝貢之時城內的鴻臚寺擁擠不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