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襄準備用山越人作為開發兩湖的主力,這事在朝會上一說,沒人反對,都覺得陛下體恤百姓,是個仁德之主。 在大漢,用異族人為漢人打仗,用異族人為漢人犧牲,這是政治正確。 沒有一個腐儒會跳出來大放厥詞,說什么內王外圣的言論,這個年代的儒家,公羊派還屬于顯學,儒生殺人事件,層出不窮,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沒放到外族身上。 漢時的風氣還是頗為酷烈的,殺人,等閑之事而已,他們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怎么可能在乎外族人? 至于如何行事就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商討了,所謂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所以陰謀詭計什么的,只能由皇帝和幾個重臣在書房中議事。 “江南八郡只余會稽、桂陽、零陵三郡未曾平定,二十多萬大軍陳兵長江兩岸,靡費太大,實無必要,臣以為,當調兵回返。”荀彧勸諫。 長沙和豫章的郡治已破,剩下的幾個縣城堅持不了多久,說不定現在已經平定,只是消息還沒傳回長安,荀彧所說,只有三郡未定,確實沒錯。 而會稽、桂陽和零陵三郡,人口稀少,戰力不強,只靠著一些地利才能勉強堅守,用二十萬大軍打他們,就跟大炮打蚊子一樣,太浪費了。 “文若以為,哪幾部人馬可以調回?” 荀彧思考片刻,回答道:“冀州、兗州、青州、徐州,這四州的守備軍團可以調回,春耕將至,那些民夫也該遣返,可用戰俘頂替。” 沮授補充道:“七國國相皆已就任,原七國所屬的三萬兵卒也可調回,并就地解散,他們的戰力并不高,沒有留下的必要。” 劉襄在心中默默計算,如此一來,九萬兵卒,八萬民夫調回,北岸只余張郃所部兩萬人,南岸還有九萬多兵馬,據戰報記載,江南共有七萬多的戰俘,大部分是臨時征集的民夫。 “傳令,冀州、青州、兗州五萬人馬調回原籍駐防,按軍中條例封賞。 徐州軍團一萬人退回廣陵郡,負責看守糧道,轉運輜重,戰后一并封賞。 原陳王所部三萬兵卒就地解散,收回兵甲,賞千錢,于民夫一起返回原籍,軍吏調入長安軍校,學期完畢之后劃入千牛衛。 隨軍征戰的八萬民夫,賞五百錢,回家準備春耕。 金吾衛、陷陣營、屯騎營隨趙云退回廬江修整。 李豐所部四千人調去會稽戰區,劃歸張遼節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