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866年12月22日、 今天是湯姆的“頭七”。 湯姆的葬禮,也是在今天舉辦,地點就是史密斯農場中的一片田野中。 全美利堅的人都認為湯姆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 整個美利堅的上流圈子已經炸了,人人都惋惜湯姆這樣的青年俊才,居然因為一起意外而英年早逝。 甚至有素未蒙面的楊基佬工廠主,在自家的豪華莊園內,召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緬懷”湯姆的舞會。 “干杯,敬湯姆·史密斯!” “干杯!” “干杯,敬安排這一切命運的天主!” “干杯,敬天主。” 在舞會上,一幫子衣食無憂的美利堅資本新貴們,共嘆人生無常、命運多舛。 仿佛湯姆·史密斯就是他們天天見面的好兄弟一樣。 沒有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們只能在無聊的紙醉金迷日常生活中,盡可能的尋找世界上一切的波瀾起伏,用于潤色自己那丑惡的一生。 湯姆·史密斯的死訊,只不過是一個舞會的借口罷了。 上流圈子是炸了,那底層員工和農夫呢? 他們可是一天不工作,第二天就流浪的經濟水平,哪有閑情雅致去惋惜一個素未蒙面的青年富豪的突然離世? 別說楊基佬地區的底層了,就連德克薩斯州史密斯工廠區的底層員工,也沒有停止手中工作。 畢竟,楊基佬是想要收購一個可以正常運轉的史密斯工廠區,而不是一個停擺的廢棄建筑群。 每天十八小時的工作量,依舊摧殘著世界上的每一名底層員工,對這些人來說湯姆的死訊沒有任何的印象。 哪怕1866年9月,有人在日內瓦高喊出了減少十小時的工作量,現在都沒有在這個世界引起波瀾,更別說一個資本家的死訊了。 下午三時, 史密斯農場內, 湯姆·史密斯的葬禮如期舉行。 眾人圍坐在一個空棺材前聽德克薩斯州最德高望重的神父做著禱告詞。 參加葬禮的人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有史密斯家族的核心成員;有德克薩斯州的政府高管與州參議員、眾議院的兩會議會議員;有一些和史密斯合作過的紅脖子農場主、美利堅平等權利協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