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想想也知道這種訓練程度比較低,作為普通勞力去料理田地沒問題,但想要真正合格的開展農業,得招募那些相關領域的人才。
不少玩家一開始并不清楚這一點,等他們搞明白為什么游戲沒有指引時,寶貴的春耕期已經基本過去。
按理說這就應該等著之后,新一批殖民者抵達時再招募,可有玩家等不了那么長時間,萬一明年人數不足就沒運過來呢?
于是他們跑到附近的殖民地去,花費大價錢挖掘相關專業人才,這種行為一方面引起對面殖民地的不滿,另一方面也導致自己殖民的向心力下降。
因為玩家為了能夠挖動人才,在福利和工資方面都是下了大價錢,這就導致原本殖民地的許多人不滿。
我們只是農業開展的磕磕碰碰,又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發展農業,憑什么對一個新來的這么優待?
而且對方的農業經驗很明顯不值這個價錢,即便在南土不同地區農業都不相同,何況北地那就更不可能復制經驗了。
殖民地人對新來的農業專家感到不滿,相關玩家看到下降的向心力更不滿,當即便在論壇上開噴道:“這幫刁民真是豈有此理!”
“我高薪聘請農夫還不是為了大家的肚子,難道他們以為靠著采集漁獵就可以度過冬天嗎?花那么多錢我也很心痛??!”
當然他們的糟糕心情沒持續多久,因為所謂悲慘都是通過對比襯托出來的,而論壇上很快就出現一個更慘的玩家,直接就把他給看樂了。
那個玩家一開始和他一樣,許諾優厚的條件挖掘農業人才,可他挖到的卻是一個騙子,只會幾下糊弄人的種田技能,能力其實都點到口才和欺騙上。
于是這位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算是人才的存在,就留在這個殖民地中騙吃騙喝,愣是將整個殖民地的春耕期給浪費掉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地方,在于這位玩家此前的玩法,是通過犧牲向心力來盡可能吸納人口,從而為自己的殖民地在初期就嗲來人力優勢。
這種策略當然有它的好處,可缺陷是一但初期遭遇到挫折,還沒度過向心力低谷的坎,就決策失誤引發一系列后果,那么殖民地中肯定會爆發嘩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