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想起最初提出北地移民計劃的時候,距離今日已經過去整整10年的時間,這期間投入了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至此終于是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作為在這個過程中付出最多的國家,晶耀第一個享受到移民遷徙的紅利,第一批移民基本是來自晶耀。
首都內那些大量涌入的不穩定因素,只要是適齡男性現在被晶耀抓了一個遍,通通打包裝船運去了北地。
至于移民者如何在北地為晶耀創造收入,自然不可能到現在才開始構思,早在當年計劃提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
每一個到達北地的殖民者,哪怕他們身上窮困的一無所有,但人人都欠了晶耀王國一屁股的賬。
這些欠債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晶耀把你們抓上移民船,以及船只前往北地所需要的費用,和足夠自給自足前運輸的補給,不都需要晶耀繼續持續向你們投入?
當然晶耀是一個十分仁慈的王國,考慮到你們這些人基本一窮二白,所以國家會自動借給你們低息貸款,這便是移民者欠晶耀的錢。
也別覺得這賬目還不了,這些年趙伶帶隊在北地考察的時候,可不是單純勘探一下海況就好了,他還詳細給國內寫了一篇報告,討論北地什么產業能夠為晶耀帶來利潤。
趙伶報告中首先排除手工業的可能,不是說北地沒有發展手工業的可能,而是北地這里不應該發展出手工業。
在北地你可以靠狩獵采集獲得需要的食物,但如果沒有發展出手工業的話,日用品和工具將會成為一個攔截當地自給自足的重要手段。
這樣即便蓋亞教廷和北地之間相隔千里,也可以依靠日用品來卡住北地脖子,從而確保南土對北地的控制。
那么既然北地不允許發展手工業,還可以發展其他什么產業,來給支出巨額投入的晶耀王國回本呢?
趙伶指出的方向就是農業,南土雖然自然條件優越,但這么多年下來實際上農業已經發展到頭,基本以自給自足為主,不適合像北地一樣發展商品化農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