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種由無窮復無窮的w層層堆疊壘砌,繼而量變引發質變后所最終誕生而出的巨大‘景觀’。 至于由這只無形大手所‘寫就’的劇本具體內容,如果放大到整個演世洪流角度來看,應該就是其保持自身穩定性與可持續性的一根根無形支柱。 而劇情的內容或者說故事為什么要這樣演繹,卻是最不重要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若要類比起來,就像人類的骨骼與內臟排布方式為何會是如今這副模樣,人類的五官長相又為何是如今這副模樣一般。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系列海量的機緣巧合在不斷堆疊累積之后,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聽起來,有一點像自然選擇。 對,此方演世洪流為何會是這般模樣,確實可以看做是某種意義上的自然選擇的結果。 是無盡七維玄宇,在無盡本質時光流逝下所必然會孕育出的秩性果實。 就像人的心臟不會從大腦深處長出,人的眼球不會從喉嚨里長出,人的頭發不會從血管內長出一樣。 如果此方洪流不呈現出如今這般模樣,如果三柱之神另有其他,如果奈亞拉托提普不向人類傳授核武器知識,那么其,就不可能正常的存在以及穩定運行。 那種種「故事劇情」,便是此方演世洪流整體結構的一部分。 沒有那么多為什么。 不過,此方洪流的「故事劇情」為何如此的另一重要原因,約挈德恩亦猜測可能會與那所謂的「地球印記」有關。 祂推斷,這座演世洪流在最初的誕生與演化過程中,或許受到了冥冥之中那「地球印記」的誘導性影響,繼而才會在無窮無窮復無窮的本質時光流逝下,最終演變成了這般模樣。 總之,約挈德恩若想要凝聚出所謂的變數寶石,可能就得從此方洪流中的那一個個支點處著手。 所謂支點,自然是要穩固不變。 或者說「不變」,就是支點的最重要特性。 而約挈德恩所需要的,恰好是「變」。 祂需要這些支點發生種種或大或小的變化,繼而帶動更多次要的支點發生變化,最終使得整個洪流那無窮無盡的「故事劇情」全部發生變化。 至于在出現了各種變化之后,是否能夠從中獲取到超驗精粹,繼而最終得到變數寶石。 那就得,做一些測試了。 想到這里,約挈德恩便移轉目光,遙遙‘看’向了此方龐大洪流之內的某一座無限維度之中。 祂的‘視線’盡頭,便是位于第三空間維度公元四億八千萬年的地球。 在那里,幽暗洞穴內的倫道夫·卡特,正滿臉惶然與特洛伊·緒佩里翁交談著。 “一個小小的人類,竟然也是支點。” 身處于時間與空間之外的約挈德恩淡漠一笑,“有趣?!? 沒錯,在祂的感知下。 那個生命層次無比渺小的名為倫道夫·卡特的年輕白人,赫然也是一個支撐此方龐大演世洪流,能夠存在與運行的重要根基。 并且在所謂的‘支撐力度’上,對方也要遠比那些上位種族乃至較為生僻的舊神外神,強大許多許多。 有趣的是,此人在約挈德恩本體,也就是穆蒼的記憶里,是一個在「克蘇魯神話」作品體系中極為有名的人物。 幾乎可以將他看作為,克蘇魯世界的最強調查員。 與此同時,和這倫道夫類似但在洪流‘支撐力’上卻明顯要弱上一些的人類「支點」,還有為數不少。 其中,便有與那舊日支配者克蘇魯打過交道的人類學家弗朗西斯·瑟斯頓;以及與古老者族群和偉大種族伊斯有過接觸的地質學教授威廉姆·戴爾;還有日本廢柴女高中生水瀨陽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為水瀨陽夢的業余女調查員,在經歷了種種艱險與危厄之后,居然大難不死的獲得了不下于尋常舊日支配者的物理力量與軀體強度,堪稱傳奇。 但是說到底,這些生存于第三維度巖質行星表面的人類調查員們,也僅僅只是一些無論在各個方面都無比渺小的螻蟻。 可就是這些渺小生靈,約挈德恩卻能清楚的感知到,他們遠要比許多強大到足以毀滅無數宇宙時空的古老神靈還要重要,且重要的多。 “是因為……” 約挈德恩沉吟,“他們在這座演世洪流那隱晦無形的「宿命劇本」上,戲份足夠多么?那么……會存在所謂的觀眾嗎?” 這一問題如果細想下去,甚至有可能會牽扯到那略微帶有虛無主義傾向的所謂敘事層理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