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晉鄙的傳令兵剛剛離開之時,廉頗派來的援軍便已經到了。 六千七百八十二人,看著這數量有零有整的援軍,晉鄙知道,這是廉頗將軍所能派出的最后的援軍了。 三柱狼煙,不僅是給援軍發起進攻的信號,也是在給包圍圈內的秦軍增加信心的信號。恐怕如今廉頗將軍那兒的戰事也不會太過順利吧。能再擠出數千的援軍,想來廉頗將軍已經是費盡了心力了。 只是理解歸理解,戰場可不會因為一句理解而改變它的法則。晉鄙心力清楚:剛剛自己的兵力占優,尚且只能與那秦軍打個平手,如今秦軍增了數萬的騎軍,戰力幾乎翻倍,自己卻只有不到七千的援軍,如何能打得過? 可是打不過也得打! 外圍已經全數落入了秦軍的手中,便是想要突圍也不可得。只能跟秦軍硬杠,就看是廉頗將軍那里先突破,還是自己這里先那秦軍給被破了。 戰至此時,晉鄙作為龍賈將軍拼死護下的將軍,又在戰場廝殺多年,心中其實已經對此戰的結局隱隱有了預料——魏軍終究不會是秦軍的對手,哪怕有著趙軍的幫助。 而在晉鄙的視角中,此戰失敗的原因或許還是要歸結到自身:因為自家大王也好,信陵君也罷,因為種種的緣故,導致自家出兵太晚,進而導致趙軍的戰力削弱太多,根本無力對秦軍形成較大的威脅。 這樣規模宏大的戰斗,要羸弱的魏軍擔當主角來抵抗秦軍,哪怕是鏖戰日久、戰力危殆的秦軍,魏軍依然不是對手,顯然此戰一開始,魏軍從上到下就都有些過于的自信了。 但這些心思,晉鄙只能默默地埋藏在心底,不論是戰敗還是戰敗的原因,晉鄙都只能深埋心底——龍賈將軍之死,晉鄙可不想重蹈覆轍——跟領導對著干,沒有好下場的。 晉鄙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所能,為魏國幾乎不可能的勝利,保留哪怕一絲絲的希望。 「傳令:收縮防線!」看著遠處不斷攢射著的秦軍騎兵,晉鄙頗有些無奈地下令道。 「是!」一名傳令兵領命而去,隨即后軍之中藍色的旗幟翻滾,眾魏軍聞令而退,很快將外圍陣地放棄,整個防御圈收縮了一大圈。 晉鄙如此作為,尤其是面對騎軍,實際上是有些反常識的。防御圈的縮小,不僅將自己本就不多的縱深拱手相讓,平白少了一道防線不說,更是讓自己軍隊的密度提升不少,這也就給了攢射的騎軍更好的發揮空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