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這樣的各自為戰的局面也跟兩邊隔著壁壘無法很好地交流有著不小的關系。 至少在開戰初期,如果兩軍能夠很好地溝通,胡傷所部能夠靜靜等待王騎所部將西岸趙軍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再行攻打東岸壁壘,從而從東面對西岸壁壘進行突襲,或許趙軍早已自潰。 可是,歷史從來沒有“如果”這么一說。 好在司馬錯的到來,便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論資歷,胡傷也好、王騎也罷,都跟著司馬錯入過蜀,是他們的老上級了;論職位,司馬錯還是大軍的副將,除了白起和王龁之外,就是他了,更何況司馬錯還有白起的手書。 沒啥想的,聽命便是。 不過,想要攻破著西岸壁壘,僅僅靠著一個司馬錯協調兩邊,顯然還是有些不夠。畢竟白起的命令可是盡快突破,從而繞道北面戰場進行支援。 能讓白起下達如此之令,甚至讓司馬錯奔襲百里來援助,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了北面之戰有多么的激烈。 而對于攻破西岸壁壘,白起也好,司馬錯也罷,將他們的賭注全都壓在了司馬錯所帶來的這三千五百精銳之上。 可不要小瞧這區區三千五百精銳。 這只部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上黨戰場中,秦軍內最為精銳的三千軍了,饒是這只部隊乃是臨時拼湊而來的。 三千五百卒,其中三千人乃是白起與王龁及司馬錯的親兵所組成的。 能做上將的親兵,那都是從各軍之中優中選優而來的,騎射弓馬無一不精,刀槍棍棒也是爛熟于胸。更兼守護主將的職責,其精盔細甲,便是一般的百人將比之也有所不及,配合著密不外傳的軍陣,十人之陣,便是一屯之兵來攻,也輕易破之不得。三千之卒,便是上萬精銳也能硬抗! 至于這另外的五百兵卒,卻是這三千親兵也不敢輕捋胡須的存在。 名曰:秦銳士! 沒錯,便是與齊技擊、魏武卒與趙邊騎并稱為戰國四大強兵的秦銳士! 齊國技擊之士是為齊技擊,乃齊國以金銀爵位而召集的武功高強,善于騎射的“武林高手”,興于春秋,盛于孫臏時期,而衰于田氏代齊之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