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3章 神棍李自成水文-《李自成的明末游戲》


    第(1/3)頁

    “哎呦!東家!可想死我了……”

    賈富貴欣喜若狂。

    他一直擔心革命軍會被剿滅,或者短毛一去不復返。雖說他已經得到了好處不會虧,但是天知道短毛還有什么新花樣。

    李自成笑問:“東西造的怎樣了?”

    “有大統領的新器械還有妙法,煉出來的都是精鋼,沒的說!”賈富貴笑成一張菊花臉。

    一般工匠煉鋼純靠人品,時靈時不靈。其實簡單說就是脫碳脫氧脫磷脫硫,去氣去雜,調成分調溫度。再簡單就是根據原料,用酸性或堿性爐,然后加生石灰去雜,吹氣去碳等。

    當然,目前條件有限,李自成的煉鐵煉鋼法比較簡陋,那也吊打全世界。

    土高爐矮胖形,多風口多渣口,用無煙煤。若含硫高可土法洗煤,浸泡石灰水。

    要求再高的零部件就上坩堝,用焦炭或木炭煉鋼。

    賈富貴得了本紅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如今這胖子在冶煉上絕對打遍天下無敵手。

    李自成鑒于當前條件有限,把各種細節步驟都規定死了,熟練工匠稍微提點一下就能上手。這附近最不缺的就是老工匠。

    賈胖子把大統領迎進里屋,拉開柜子,步槍零件、手雷殼子、防彈插板等等新玩意兒出現在眼前。

    李自成一樣樣拿起仔細檢查,不停夸贊。

    賈富貴喜道:“大統領,若是過得去,咱就開干?”

    李自成點頭,“干!年底能不能各造一千套?”

    賈富貴臉一垮,“鋼片子還好說,其他小件和無縫管子三成都難。您老的要求著實高,這玩意兒尺寸但凡有少許偏差就廢了。還有軸承也不好弄,慢工才能出細活。”

    “行吧!我看外面水床還沒弄好?”

    “已經修整完了堤壩。只是現在水量少,又快入冬了,預備明年再上水床。”

    “行,看著你安排吧。錢我再想想法子……對了,先借三萬九百兩。”

    “……”咋還有零有整。

    “有難處?”

    “沒有沒有,明早我就送過來。”

    “直接拉去河南清化鎮,給劉茂第。”

    “劉二毛我熟啊!大統領跟他有買賣?他能干的我也能干!”

    “別扯淡!貪多嚼不爛。你先把這一攤弄好,將來有的是富貴給你。”

    賈富貴作揖,“多謝大統領提攜。”

    兩人聊一會,李自成又去作坊視察一番,提點下工匠技藝。

    他還親自動手造出一個碗。

    打磨出來锃明瓦亮,光可照人。

    “這東西三五年都不會生繡,給你留著玩吧。”

    賈富貴捧著不銹鋼碗嘖嘖稱奇。

    “大統領,不是小的夸口,一年銷三十萬個沒問題。”

    “沒戲!這東西不好弄。配方工藝留給你無妨,但是我沒空言傳身教。有本事自己琢磨去吧。”

    賈富貴千恩萬謝。

    聊完工場里的事,賈富貴帶著大統領前往張家拜訪。

    老張他爹讀書未成,就去“遠游商販”;他自己讀書也未成,只好繼承偌大家業。

    “治田間,課爐冶。薄食忍嗜,習為儉勤,僮仆最下者共苦樂。又行賈中州,用是居積阜成。”

    彼此寒暄一頓,李自成神棍附體,“你家這娃機靈,好好念書。過兩年就是秀才,十九歲中舉,二十歲進士。有緣的話咱在河南原武縣能見上一面。”

    好彩頭誰都愛聽,老張當即端一盤銀子奉上。

    李自成堅辭不受。

    他心說,你兒后來官至陜西巡撫,清朝的。墻頭草,日后招攬起來應該能省點事。

    出了張家門,李自成又提點賈富貴,“我待不了多久。周邊府縣有頭有臉的人物,你要多拉關系。日后有大用。”

    賈富貴自己就是大商人,附近做買賣的都熟,就是官宦之家的門不好登。

    商人有錢,可是沒地位。

    第二家拜訪老楊。

    楊撲原是京師大興知縣,前些日子由家信得知流寇猖獗,遂返鄉。

    潤城北邊三面環水,老楊已踏勘好地形,眼下正在籌措資金,欲造堅堡抵御流賊。

    李自成扯謊慕名而來,愿捐銀一千兩。

    楊撲大喜,二人相談甚歡。

    李自成向他提議,本地煉鐵廢棄的坩堝甚多,用這東西砌墻,堪稱銅墻鐵壁。

    三百年后小鬼子圍攻,用炮都打不下。

    拜別老楊出了門,李自成提醒賈富貴,“別忘了捐銀一千兩。”

    “好好好!”賈胖子答應的干脆。

    當晚在潤城休息。

    第二天李自成前往幾里外的山溝。

    郭峪也是富甲一方的大鎮,居民近萬。

    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舉人兩千五。厲害!

    王重新三十出頭,他十四歲時就繼承家業,來往于長蘆、天津行商。現在名下有雇工上千人。

    大土豪樂善好施,力崇儉樸,絲綢不穿,轎子也不肯坐。

    按大明規定,商人坐轎違制,但早沒人當一回事了。

    明初定,文武百官都不得坐轎,“雖上公,出必乘馬”。何論商人。

    一來騎馬彰顯武德;二來宋儒反對坐轎,認為以人代畜,于理不宜。也算個理由吧。

    可是,坐轎到底舒適,遮風擋雨且又威風氣派,逐漸就泛濫了。

    于是景泰四年朝廷重定規矩,三品及以上官員可以坐轎。

    這就導致一些有趣現象。

    比如,光祿寺卿是從三品,而都察院僉都御史是正四品。后者官品雖略低,但實權遠大于那些清水衙門。因此光祿寺卿奉旨改任僉都御史,都不會有降職的懊喪,而是感到幸運。

    不過麻煩也隨之而來。能否坐轎的界線恰好劃在三品與四品之間。轉任僉都御史的官員赴朝謝恩時可以坐轎,接受任命后卻只能告別轎子改為騎馬。

    所以《萬歷野獲編》中有“抬轎謝恩,騎馬到任”。那些轉任官員在興奮能撈錢之余,難免會有些不能坐轎的缺憾。

    規定當然用來打破的,憑啥我六品官不能坐轎,老子就坐。

    于是在弘治年再次重申規矩:文武官例應坐轎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城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侯、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坐轎,違例坐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

    重申禁令能收到些效果,但日子一長,又漸漸松弛。

    到了十五年后的正德四年,朝廷感到有必要再次重申禁令,于是上述過程又重復一次。

    又過了二十七年,即嘉靖十五年,朝廷又一次申明:“四品下不許坐轎,亦毋得用肩輿。”

    王世貞《觚不觚錄》記,嘉靖中若有中級官員乘坐二人肩輿,會被認為是大可駭異之事。可是到萬歷元年,官員們即使各乘四人大轎結伙外出游玩,路人卻感到很正常。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記,嘉靖間他在南京看到五城兵馬司的官員違規坐轎,但又心虛,“道上遇各衙門長官,則下轎避進人家”。甚至遇見舉人、秀才也下轎躲避,生怕被檢舉揭發。

    可是“不上三四年”,違規坐轎現象到處可見。那些官員不僅是“轎子之帷幔鮮整,儀從赫奕”,而且還大模大樣,堂而皇之出行。

    嘉靖年間監察御史王化巡按浙江,有個舉人去拜見他,戴了頂時髦大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柳林县| 恭城| 长武县| 吉安县| 定州市| 嘉祥县| 和林格尔县| 琼中| 林甸县| 河间市| 南江县| 凤山市| 德州市| 巴林左旗| 通渭县| 张家界市| 南华县| 崇信县| 克拉玛依市| 栖霞市| 嘉祥县| 铜鼓县| 阿拉善左旗| 涞水县| 海南省| 青神县| 凤凰县| 隆化县| 安西县| 南城县| 青田县| 西藏| 开阳县| 建宁县| 兖州市| 威信县| 康平县| 福建省| 板桥市|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