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期間三人邊合邊商討。
比如你沒出來,我沒進去。
又比如我弱了,你強了。
沒其中有爭執,但沒有爭吵。
三個孩子都很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小車:“還是不對,這聲音還是大了,而且你把mi彈成了八分音符?!?
小劉:“我聽著不大,我覺得剛好,不過mi我確實彈短了。”
小北:“你的mi我聽不出來,但是聲音確實有點點大。”
小劉皺眉,他覺得這遍整體合出來的效果多好啊,怎么兩個女孩子都說自己的聲音大了。
于是小劉提議:“我們再合一遍吧?!?
小北小車點點頭:“好。”
小車:“準備,1,2,3,走?!?
小車起拍,三個小伙又來了一遍,這一遍劉豐瑞刻意將控制力度,讓音量弱一些,然后聽到了一種不同于上一遍的音響效果。
也挺好聽,并且他這遍有注意到那個mi。
一遍結束,小劉迫不及待問二人:“這遍呢?”
小車:“音量平衡,高中低的層次分明,小北你覺得呢?”
小北:“我覺得我聽著很舒服,比剛才那兩遍舒服多了,不過琳琳你這遍是不是稍微快了一點點?”
小劉:“是有一點,開頭的時候?!?
小車:“下一遍我注意?!?
小劉:“沒關系,我們再來一遍吧?!?
又一遍結束后,小北主動表示:“這個地方我還得回家自己再練練?!?
小劉:“我也是。”
小車:“我也是?!?
又又一遍結束之后,小車:“這次快了嗎?”
小劉:“沒有沒有,我覺得這遍最好,很流暢”
小北:“我也覺得這遍好聽?!?
小車:“其實開頭我還是有意快了一點。”
小北:“???”
小劉:“額?”
小北和小劉完全聽不出這一遍車琳快了,他們合完這一遍很成就感啊。
說來也有趣,三個人對他們合的最好的一遍反而不確定了,不約而同轉頭看向了他們的老師。
而他們的老師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沒說。
于是三人似懂非懂的,就這一遍的合奏效果,開始了新一輪鞏固強化。
此刻已經過去十分鐘了。
李安全程就坐在墻根捧著茶杯觀看,沒有插話也沒有打斷。
起初第一遍結束的時候他是想說兩句其中的問題,結果小劉搶在他前面,提出了他所要說的問題。
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見三個孩子自己商量討論起來。
說笑間就把那個問題解決。
這讓李安感覺很好。
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比老師指出問題的糾正效果要強得多,而且影響會更深刻。
就這樣,李安決定不再吭聲,讓三個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通過觀察,他也得到了一些新的教學體會。
即便孩子們在確立全新的合奏意識后,但之間還是存在個體差異的。
這個差異不是誰彈得好誰彈得不好,而是在于審美的標準和聽覺傾向。
就拿高中低三層音區來說,很明顯,小車喜歡低音厚一點,小北喜歡低音薄一點,小劉喜歡高音活躍一點。
這個環節沒有絕對的對錯。
在平衡的區間里,誰略微大點小點都可以,就看演奏者們如何去統一喜好。
李安發現這種差異的存在很有趣,如果完全按照他的聽覺標準來,那么每個孩子勢必都在彈他的審美。
這肯定是全曲成形的最快方式。
但代價是他可能會遺漏一些孩子們的有趣想法。
就比如車琳剛才的那個小提速,給整段音樂一股推動力。
這個想法和處理絕對是天才級的自然流露。
第一遍小車加速的時候他就捕捉到了小車的想法,可小車彈得有點太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