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名選手他已經仔細研究過,從今天公布的曲目來看,韓國選手進幾率大一點。 決賽名額就六個,如果以上劇本都不出意外的話,那就還剩下最后一個名額。 理論上剩下的九名選手都有機會去爭奪那最后一個名額,就看誰的運氣好了。 回到休息室,梁春雨打開了華爾斯坦奏鳴曲的譜子。 在他隔壁的隔壁,李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從來到音樂廳,他就直接來到了屬于他的休息室。 上臺之前,他不打算聽任何人的演奏。 此刻他腦海里的那種聲音形狀越來越清晰,時而有安娜塔西亞的感覺,時而有薩米爾的感覺,時而又有幾個康斯坦丁.伊古姆諾夫學派的明亮音頭感。 可以說連日來的各種練習和思考在今天下午都從他的腦海深處涌現,或組合或進行自我改良,總之李安此刻還在梳理他們。 - 舞臺上的第四樂章已經進入第四樂章尾聲。 整個樂章吳復生彈的舒緩而平穩,不再具有第一樂章的激情和第二樂章的理智,以及第三樂章的深刻。 一個清澈的賦格曲樂章,最終靜謐的氣氛下完成。 關于第四樂章有太多說法,貝多芬運用了一切對位與卡農輪唱在穹空上飄蕩,來陳訴心靈的祈求,預先唱出了莊嚴彌撒曲內謝神的歌。 整個樂章可以形容為各種速度的雜亂,各種無頭緒。 讓人無法捉摸貝多芬的心思。 吳復生作為完全本土培養的鋼琴演奏者,在貝多芬晚期通往浪漫主義海洋的渡輪上,最終將這首繁雜的作品以個人理解演奏出了四個可以獨立成篇的樂章。 僅此一點,便值得不少觀眾起身為他鼓掌。 第三輪比賽的第一個高潮在比賽一開始便出現。 “嘩————————” 又是一波掌聲涌來。 盡管我們也能從最后一個樂章的輕描淡寫里察覺到演奏者對于這一樂章還留存著一些不敢豁然下鍵的思考。 但是他才剛過25歲,屬于他的演奏之路也才剛剛開始。 吳復生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再次鞠躬致謝。 他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還算滿意。 起身最后留下一個微笑在舞臺,他轉身向著后臺出口走去。 午后時間第一個上臺的感覺還不錯。 他又積累了一個新的經驗。 “第二位出場的選手是高金瀚,沈城音樂學院推選?!? “他的本輪參賽曲目是——” - 貝多芬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Op.53,華爾斯坦黎明。 身材中等的高金瀚在掌聲下嚴肅的走上舞臺,他此刻的表情正與這首偉大的作品相反。 華爾斯坦。 它處處洋溢著朝氣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氣息和抒情的詩趣。 盡管它帶著田園風歌,但無疑這是一首不同于槌子鍵但與槌子鍵一樣代表著高難度的作品。 高金瀚落座,開場便以精巧的手法奏出彰顯活力的開頭,將舞臺的音樂畫面一瞬從吳復生留下的深邃思考帶到進了明媚的自然風光當中。 第四小節動機進行下二度的模進,他接著將主題延伸發展并結束。 嚴謹的結構處理使人明確他每一個音符背后的含義。 后臺處,樸東健的的小眼睛仔細的盯著舞臺上的高金瀚。 對方雖不如第一位出場的選手那般出彩,但穩定的落指和對樂句的劃分無疑在提醒他,這同樣是一名非常值得重視的對手。 距離他出場還隔著一位三號選手,他左右看了看,除了工作人員再沒有別人。 直到舞臺上的音樂快結束,后臺一角的白色大門才被推開,然而他的注意力已經再也不能從舞臺上的身影抽出來。 舞臺上,隨著最后一組轟鳴的和弦落下。 “嘩—————————————” 臺下再度爆發出如潮的掌聲! 李安緩緩走到樸東健身后,像是沒有聽見一門之隔的現場氣氛,平靜的松了松左手袖口。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