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噹——” “噹——” “噹——” 三聲鳴鐘回蕩,現場一種騷動安靜下來,舞臺的燈光一瞬亮了起來,主持人伴隨著鐘鳴走上舞臺。 - 前臺主持人在致辭,后臺前半場的選手均已到位,入口處老湯給吳復生打氣。 一旁兩名工作人員一邊留意著舞臺上的動靜,一邊留意著即將登場的第一位選手。 今日的比賽不同于二輪,不僅有觀眾,臺下還來了不少學院領導,他們不容有失。 主持人簡短的開場致辭博得了臺下大部分觀眾的好感,至少這一屆星海杯的賽事少了領導致辭的環節。 這也是一種進步。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邀請出我們今天的第一位參賽選手,吳復生。” “來自海市音樂學院推選,演奏曲目...” 主持人鋪墊的同時,后臺二樓調控室里的工作人員也將舞臺上的LED的大屏幕切換成了選手個人介紹。 隨著主持人的退場,一聲黑色禮服的吳復生闊步走出后臺大門,踩著掌聲停在鋼琴前,轉身鞠躬,落座。 調試琴凳。 帶到現場進入安靜,他微微抬起頭,一個深呼吸,猛然間抬起雙臂帶著勢如破竹的氣勢向著鍵盤沖去! “噹-噹!噹-噹噹!噹噹!!” 輝煌的和弦如同太陽一般射出無比明亮的光芒,令人振奮卻不敢與其直視。 貝多芬降B大調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Op.106 ,又名槌子鍵琴。 第一樂章,快板。 - 這首普遍認為枯澀難懂,被那些認為貝多芬晚期音樂不可理解的評論,多半集中在這首作品的終章和開篇第一樂章的動機和速度。 繁雜的開頭仿佛每一組和弦之間都暗中隱藏著音樂的動機。 想要演奏好這首作品,首先必須找到它的動機并將其展現出,給人以這便是貫穿第一樂章的精神脈絡。 業余的觀眾聽氣氛,專業觀眾聽內容。 然而評委們早已在吳復生按下第一個音開始便開始尋找關于這首作品的蛛絲馬跡。 無疑,在每一個評委聽來這個開頭都是完美至無懈可擊的存在。 吳復生一開始連續三個粗野的和弦展開了雄渾豪壯的進攻之歌,以雙重的強奏的作為輝煌的開篇。 隨后在D到F的三度進行中清晰的將音樂情緒的遞進呈現,讓人聽起來仿佛這便是音樂的動機。 然而當他左手一記略顯突兀的降B音到右手的D這一情緒轉折出現后,旋律色彩仿佛一瞬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這時聽者立馬肯定,埋藏在絢爛音響洪流中的動機出現了,而不是將剛才的內旋律視為動機,并帶著一往直前的氣勢。 至此,評委席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評委都給吳復生的第一樂章開篇在心里打了一個滿分。 回頭看,并不復雜。 吳復生還是按照傳統的學院派風格將開頭四小節看做一個完成的大句子而非兩個小句子的組合。 這樣使句子更長,氣息更寬廣。 但話雖如此,明白并不意味著能將其在鋼琴上呈現出來。 吳復生在此不僅向臺下展現了他強悍的音樂布局能力,同時手上的技術更是不用多說。 一個動機鮮明的FFF開頭,同時也為后面即將進入抒情的段落留下了充足的發揮余地 隨著音樂進入舒緩的段落,音樂的空間仿佛打到更開,不多時便將整個音樂廳籠罩在內。 宏偉壯麗的樂章徐徐向前,向前。 三度音程在吳復生指下控制著主部和副部等一切主題材料和調性關系,滲入長顫音和半音化旋旋律,至此音樂已經從古典主義時期的色彩逐漸走向浪漫派。 后臺梁春雨聽到這里,心中為吳復生點了個贊。 對方的這個處理方式是他所喜歡的,只是他的老師并沒有讓他按照這種方式處理。 他二輪雖然也彈了這首作品并且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績,但他不認為自己在這首作品上比對方彈得更好。 不過他今天為第三輪準備的華爾斯坦,對方也已經在第二輪彈過,他有把握在華爾斯坦這首曲目上壓過對方。 帶到音樂進入第四樂章,梁春雨轉身離去,后面的部分他不用聽了。 距離他上場還早,他打算回休息室休息一會兒。 一會兒第二個上場的高金瀚他就不用聽了,都是老熟人,不出意外應該也能進入決賽。 剩下的選手里,在他眼中大概還有曾夢邱和姜笙能進入決賽。 擺在明面上的實力就在那放著呢。 據他得到的一點內幕消息,兩名外國選手只有一人能進入決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