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罷工-《滄桑的漂泊人生》
第(2/3)頁
回顧停工之前,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就不難看出這場集體罷工事件,反射出的種種矛盾:
年前員工升職加薪,在涉及兩名以下員工,切身利益方面,日方對南部過度放縱,引發員工情感不滿,事后日方未能引起足夠的警惕,及時給予妥善處理解決。
年后生產恢復,訂單持續增加,從香港回來的南部,工作風格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在車間看到不順心的員工,隨意指責,搞得車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已經犯了眾怒。
其他外資企業,在市場經濟復蘇情況下,都不同程度,提高了員工的基本薪資、提高了加班支付標準,而本企業對員工的建議熟視無睹,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讓員工感到失望。
對于美國轟炸中國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的行為,正當大家群情激昂,譴責聲討之際,南部私下對翻譯發表評論,“我欣賞美國人的做法,更喜歡中國的女人。”
員工聽了,憤恨至極,向日方高層要求南部道歉,日方采取了緘默的做法。
企業訂單越來越多,交期時限要求更嚴,工期比過去縮短,一旦失約,企業要承擔巨額罰金。
日方只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完成訂單,沒有顧及員工需求,滿足其合理的需要。
程英豪那樣的人,為了迎合日方期望,提高自己的威望,增加自己的升職資本,又開始蠢蠢欲動,給員工除了提高定額之外,還少報員工的加班,員工已經無法忍受。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離開,大不了換一個廠子,重新開始心理,讓基層員工孤注一擲,在日方很迫切提高產量、完成訂單交期的節骨眼上,采取集體罷工,倒逼日方,解決這些日積月累的關切問題。
他們其所以能這樣做,已經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實在不行還有其他還有機會的外在因素,促成了這次罷工的籌碼,給日方敲響了警鐘。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漣漪,新廠的上千名員工,也在第三天集體停工,與老廠相互呼應,讓日方高層感到棘手,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日方要求中方高層,以各課現有管理人員為單位,到員工宿舍,動員員工復工,并承諾,解決員工關心的所有問題。
然而,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就連中方最高層、王大勛工廠長,心里都沒有譜,員工怎么可能相信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