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華夏文明的發展史也同樣是一部戰爭史,伴隨著無數的鐵與血。 但陳景恪必然不能按照真實歷史寫這本書,因為四方蠻夷的祖先都是被華夏文明打敗的古文明后人。 如果真這么寫,那雙方就是世仇,還怎么大融合?所以他編寫的華夏文明杜撰了許多歷史。 比如,百越、俚僚人、六詔等等也都是華夏后裔, 他們的先祖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的。 你說需要史料證據?可以啊,黃帝打敗蚩尤,蚩尤就帶著余部來了南方。 后來唐堯的兒子丹朱和虞舜爭奪帝位輸了,也帶著自己的族人逃到了南方。 大禹治水的時候也來過南方,一部分河工留在當地鎮守江河…… 商代夏的時候,很多夏朝子民逃難到南方……周滅商的時候同樣有很多商人逃過來。 逃難到南方的華夏后裔漸漸壯大, 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就有了越國、吳國等國家。 楚國就是落魄的中原貴族和南方華夏后裔一起組建的。 而且這些古人不光往南方逃,還往東方、西方、北方逃……比如箕子就去遼東建立了朝鮮國。 箕子朝鮮分裂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 所以遼東以及更北部的契丹、靺鞨等部,都是箕子的后人。 還有一些商人逃到了更北方,從此失去了聯系。 這里就是為將來登陸美洲做準備,印第安人就是商人后裔。 包括史書上鼎鼎有名的山戎、獫狁、葷粥、匈奴等等都是華夏后裔,這可不是他胡謅,而是司馬遷說的。 史記: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誰要是反對就去找司馬遷爭辯,別找我。 東方是大海,但有海島啊。 先秦時期就有華夏先民為躲避戰亂乘船出海,去了倭奴諸島生活。 秦朝時期,徐福帶著三千對童男童女以及諸多將士們一起出海,也是去了倭奴諸島。 倭奴島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領土,上面的人也都是我華夏的后裔。 西方也是一樣,西域三十六國什么的, 都是逃過去的華夏后裔, 和當地土人聯姻繁衍而來。 反正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一個意思:文明興起于華夏,所有的異族其實都是華夏炎黃的分支。 既然原本就是一家人,現在重歸一處不是很正常嗎? 這里面當然有許多漏洞,可那又怎么樣?你能證明這本書是假的嗎?而且只要百姓愿意相信就可以了。 等到千年以后考古學發展起來,可以用科學手段證實這本書是杜撰的,也已經沒啥用了。 民族融合早已經完成,難道還能再人為分開不成? 但他沒有天真到認為,所有人都會支持他提出的大概念。肯定會有人反對,他都已經猜到了反對最激烈的會是誰。 士族。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現代人和古人誰更在乎倫理道德?答案是現代人,因為懂得越多的人就越重視倫理道德。 那么同樣是古人,士族和普通人誰更在乎倫理道德? 答案是士族。 百姓沒有讀過書,他們根本就不懂這些大道理。也不在乎什么漢人什么蠻夷的身份,他們只在乎誰能讓他們吃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