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說起這殿試的歷史,也是十分豐富的。 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chuàng)的。 載初元年二月,武則天即將稱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問貢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xù)考了幾天。殿前試人自此始。通過朝廷殿試者為進士。 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qū)別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舉,為一年一度的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二級是由禮部在開寶寺內貢院舉行的“省試“。后改為每隔一處或兩年舉行一次,最后改為三年舉行一次。 宋開寶六年(973年),翰林學士李仿知貢舉,主持在東京貢院進行的全國會試。經過各場會試,共錄取進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對時因“材質最陋,對問失次“而被黜落。落第進士徐士廉擊登聞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試,以求公道。宋太祖下詔從落第者中選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講武殿進行復試,由宋太祖親自主持,結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錄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選。張榜后,朝野大嘩,李仿降職。這次科舉案,不僅成為殿試的發(fā)端,而且自此確立了封建社會的三級考試制度。 宋初,殿試屬于淘汰性考試,淘汰的具體比例不固定,錄取率從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這樣就會出現(xiàn)多次省試合格的考生,到殿試的時候總是被淘汰的情況。但此后出現(xiàn)了一些殿試屢次落第的舉人憤而投奔與宋朝分庭抗禮的西夏的情況。因此,北宋朝廷也認為殿試實行淘汰確實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試,宋仁宗親自主持,宣布殿試不淘汰考生,凡是參加殿試者一律錄取。 此時,汴梁韓府內,陸垚正在向韓永合詢問關于殿試的事情。韓永合本來在得知陸垚省試過了之后,心情最多只不過是安心而已,他更多的是覺得這下陸垚跟韓韞玉的婚事算是徹底敲定下來了。不過要說到高興,韓永合其實倒是并沒有,畢竟陸垚的能力他心中大概有數(shù),更何況這皇榜只不過是公布能夠進入到殿試中的人,至于陸垚到了殿試當中發(fā)揮的怎么樣那還兩說呢。 不過,在陸垚提出詢問韓永合殿試相關的信息的時候,韓永合卻是稍有的表現(xiàn)出了心情大好的樣子。就連韓文遠也在心中感嘆,他是很少看到父親將笑容掛在臉上的。這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自從陸垚穿越過來之后,雖說他這陸府二公子的身份也不算低,但是面對韓永合的時候,陸垚表現(xiàn)的不卑不亢,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小輩在面對長輩,或者說是百姓面對高官時候的態(tài)度。韓永合向來重視禮儀,之前在和陸家將婚約撕毀之后,表現(xiàn)得非常生氣,他覺得那陸盱和陸垚壞了規(guī)矩,所以必須要讓陸盱登門致歉才可作罷。這一點就體現(xiàn)了韓永合是非常重視禮法的人。也因此,其實后來雖說陸垚腰纏萬貫,生意也做的紅紅火火,但是韓永合內心當中總覺得陸垚比起其他官員的公子和同齡人,都少了那一份敬畏。不管是韓文遠也好,甚至于自己死對頭曹國舅家的曹誘也罷,他們都是十分重視禮儀的人,尊卑有別,對待長輩和官職比自己大的人也是十分謙遜。但是在陸垚身上,韓永合是完全沒有看到該有的這種樣子。要不是韓韞玉表示自己覺得陸垚很優(yōu)秀想要嫁給他,當初陸家提出恢復婚約的時候,這韓永合還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所以,后來盡管陸家和韓家已經定了婚約,韓永合還是不放心,于是他找到陸垚,有了之前那一番談話,其他方面韓永合可以不要求,但是這科舉考試,可以說對于大宋全國上下都是一等一的大事,他不想陸垚作為尚書大人的女婿,最后名落孫山,到時候被嘲笑的可不是只他陸垚一個人,他都能想象出婚禮當天,詢問自己女婿時候問到自己的那些尖銳問題。 而陸垚這邊給到韓永合的回答其實也是十分簡單,說白了就是兩個字,自信。 陸垚表示不管自己在殿試中的發(fā)揮如何,這進到殿試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有了陸垚的這番保證,韓永合才算是放心下來,之后韓家也開始著手準備婚事,跟現(xiàn)代婚姻不一樣,古代女子出嫁,特別是達官貴人家的小姐出嫁,那也是要準備一番的,特別是韓家這身份顯赫的家庭,唯一的女兒出嫁,這排場自然也是不能少。 而今天陸垚的到訪,讓韓永合十分開心。他陸垚是在知道成績之后,第一時間連家都沒有回,先到自己府上跟自己說了成績,說明他陸垚心中清楚,韓家對他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他也就不會選擇剛知道成績先來跟自己說了。而后陸垚表現(xiàn)出的謙卑的態(tài)度更是讓韓永合滿意。這不單單是所謂的高官的虛榮心,或者說是韓永合非常享受別人跟自己說話時候那種謙卑和尊敬的態(tài)度。而是這宋代本來重文輕武,而這書生布衣之間都講究個尊卑有別,禮義廉恥。就更不用說他們這些身份顯赫的人了,要說之前陸垚在韓永合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唯一一個缺點,就是陸垚太過于隨便和隨性了。韓永合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書生或者說是小輩該有的尊敬長者的樣子。當然二人處在的時代不同,所以不能因為這一點去批判韓永合。 今天陸垚的態(tài)度變得跟往常都不一樣,那是因為陸垚心中清楚,不管你是在什么朝代,你求人辦事的時候,態(tài)度和姿態(tài)自然是要放的低一點,這在古代就不錯了,自己是韓家未來的女婿,怎么說也算是有直接關系的人,這要是放到現(xiàn)代,找人辦事必須要在三個舉動當中選擇一個,吃飯、送禮,拿錢。除了這三項之外,你還要做到態(tài)度謙卑低聲下氣,就算是這樣,人家都不一定能夠答應幫你辦事。所以,陸垚還是比較慶幸在這個朝代,自己只需要做到態(tài)度誠懇一點就好了,而且他也清楚韓永合是十分吃這一套的。 既然陸垚現(xiàn)在已經做出改變了,他在韓永合這里的瑕疵也沒有了,韓永合自然就變得心情大好,那之后,也就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殿試的事情告訴給了陸垚。韓永合覺得,這殿試當中,皇上很可能問的,還是關于大夏跟宋朝之間關系的問題,畢竟這是國事,也是急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雖說范仲淹和韓琦已經去了邊關,但是大家心中都清楚,這談判談幾個月都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按照現(xiàn)在雙方的態(tài)度來看,最后談不攏要打仗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果真的是這個問題的話,陸垚倒是十分胸有成竹,畢竟在這一個問題上,陸垚對于這一段歷史了解的非常透徹,所以他自有辦法面對趙禎的提問。當然,除了這一點之外,一些治國之策,內政,農業(yè),民生的問題也是殿試當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陸垚聽韓永合描述完,覺得這跟公考國考面試時候的問題差不多,雖說現(xiàn)在是宋代,但是涉及到這些問題,還是會有一些套路的答案的,就是屢試不爽,一定會奏效的萬能答案。 一番交流過后,韓永合與陸垚都十分開心,而陸垚這邊見時間差不多了,中午他跟蘇軾他們相約去喝酒,而且怎么說自己也應該將這個消息告訴給陸盱才行。于是便起身告辭。 韓永合點點頭,旁邊的韓文遠則提出要送陸垚出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