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胡惟庸見此這才想起來身邊圍著的三百錦衣衛(wèi)。 不過好歹身為大明左相國,雖然心里有些慌,但面上倒是一點不慌,反而淡淡的開口問道:“敢問皇孫可有禮部文書?可有藩王金寶金冊?可有冊封大典?” 無論是藩王還是郡王,冊封都是有儀式的,一般是皇帝選定某人,再傳諭給禮部官員,比如說“某某品德優(yōu)良,特封為xx王。著爾部詳查吉期以奏聞。”。這一為公諸于眾,二為擇日正式冊封。 隨后定冊封那日,受封人到冊封的地點接受冊封,一般會派一正一副兩個使臣給了這個王象征物(比如冊、寶)以后,受封者要謝恩。 所以說朱高煦現(xiàn)在屁都沒有,他不過今天才被朱元璋冊封,這根本就不合禮法。 不過皇帝開口,而且這事兒算是皇上家事,不過是給一位皇孫提前冊封罷了,基本上也沒人會拿這事說事兒,相反都愿意給皇上個面子。 也就是說,朱高煦這南陽郡王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從朱元璋下旨的那一刻他就已經(jīng)是郡王了。 胡惟庸此舉就是在故意找茬。 若是平常的四歲娃娃,可能還真被對方拿住了,鬧不好還得顏面盡失,丟了皇家的臉。 但朱高煦可不一樣,他怎么可能讓對方輕易拿捏? “久聞胡相在這朝野當中權(quán)勢滔天,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便是連皇室中人也要管上一管了?”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給對方挖個坑。 可胡惟庸在朝堂之上混跡多年,這種手段肯定是不夠用。 “皇孫說笑了,皇家無小事,身為皇家中人,更應做出表率,遵紀禮法,皇孫年紀尚幼,在下身為中書省左丞相理應出言相告,免得鬧出笑話,丟了皇家顏面。” 第(1/3)頁